縣縣通鐵路 閩西再提速
26日上午8時01分,D9958次列車從龍巖站駛出,龍龍高鐵龍巖至武平段正式開通運營。原中央蘇區縣、革命老區縣武平結束不通鐵路的歷史,閩西地區實現了“縣縣通鐵路”。
鋼鐵巨龍躍閩西
龍龍高鐵東起福建龍巖,途經上杭縣、武平縣,南入粵東大地,終到廣東河源龍川,線路全長290公里,按龍巖至武平、武平至梅州、梅州至龍川西三段建設。此次開通的龍龍高鐵龍武段線路全長92公里,位于閩西山區腹地,丘陵、河谷、平原交錯分布,橋隧比超八成。
雙髻山隧道位于上杭縣,全長7668.85米,是龍龍高鐵福建境內最長隧道。“雙髻山隧道雨季基巖裂隙日涌水量超5萬立方米,同時隧道要下穿‘西氣東輸’管道。施工隊伍開展管道應變、位移及振動等監測工作,設置紅藍黃預警機制,確保工程穩定推進。”中鐵十局龍龍高鐵1標副指揮長李立杰說。
汀江特大橋全長1731.16米,共計364根樁基,跨度大、建設難度高,屬于全線重難點工程。中鐵二十四局項目部負責人彭仁通介紹,汀江特大橋橫跨汀江,江面風大,水流湍急。施工隊伍堅持技術先行,大力運用BIM建模技術和智能技術,實現了智能控制、遠程跟蹤、及時糾偏,提高了“智造”水平。
耗時4年,1000多個日日夜夜,上萬名龍龍高鐵建設者迎難而上,為沿途的百姓成功鋪設了一條穿過23座隧道、跨越40座橋梁的“幸福振興路”。
武平圓了鐵路夢
武平位于閩粵贛邊界,“我睡覺都夢著通車。”77歲的肖衛東說,龍龍高鐵承載了他對兩個外嫁女兒的思念。
在得知武平站建設的消息后,武平縣的男女老少奔走相告,車站施工告示圖前的人群絡繹不絕。“一大早,就能看到車站外有人前來觀看,有背包的,有抱小孩的,還有拄拐杖的。”武平站工作人員陳玉蕓說。
龍龍高鐵龍武段開通前夕,武平縣自行車協會會長李雄昌充滿激情地誦讀起自己編創的順口溜:“森林康氧天賜福、文化涵氧德載福、運動健氧不發福、美食滋氧有口福、鄉村樂氧真幸福。”酷愛騎行的他和走遍武平“綠地”的騎友們,打算向到站乘客推介這個中國東南騎游佳地。
武平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9.7%,全縣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占比達100%,是福建省內第一個榮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的縣。高鐵開通首日,列車座位上印有“四面八方武平人 動車回家過大年”字樣的竹板引人注目。武平人用客家竹板歌《武平處處好風光》迎接八方來客。
老區牽手大灣區
客家祖地、革命搖籃,龍龍高鐵與南龍鐵路、贛瑞龍鐵路、龍廈鐵路相連,龍巖各地進一步融入東南沿海經濟圈。
“高鐵有利于促進發達地區產業與高新技術往老區轉移,使得企業發展提質增效。”福建通宏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淋生說。
龍巖地處山區,礦產資源豐富。曾經,這里主導產業是“挖礦”和“開山做水泥”,經濟發展方式粗放。近年來,龍巖逐步擺脫資源依賴,已初步形成稀土新材料、鋰電新能源材料等5大重點產業鏈,2022年全市納入新材料產業的規上企業75家,全年實現產值550.3億元,正在快速崛起為“新材料之都”。
按照2024年第一季度鐵路調圖方案,龍龍高鐵龍武段每日開行動車組列車最高可達20列,有不少前往福州、上海、南京、贛州等方向的列車。上杭潤達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偉民說,龍龍高鐵能讓龍巖與沿海發達地區加強互聯互通,為企業新材料研發引進更多人才。
近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了龍龍高鐵武平至梅州段項目可研報告。待龍龍高鐵全線通車后,龍巖至梅州、深圳、廣州預計分別縮短至1小時、2.5小時、3小時。“下一步我們將極力推動龍龍高鐵武平到梅州段的建設,快速架起武平到大灣區的‘黃金通道’,致力于打造‘老區+灣區’的對口合作樣板。”武平縣委書記張麗華說。
龍龍高鐵,滿載著老區人民的深情厚望,奔向前程可期的廣闊未來。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