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慧警務化解大型商圈治理"疑難雜癥"
對于部分大型商圈而言,多頭管理難、人員流動大、治安隱患多是“通病”。近日,記者走進位于上海市奉賢區西渡街道連城廣場的連城警務室,探訪運用“智慧警務”和“基層治理共同體”的大型商圈治理新模式。
“西渡街道地處三區交界。位于街道核心區域的連城商圈直連軌交5號線,內有1幢大型商場及3幢多功能單體,總面積約4.75萬平方米,商業業態眾多、交通線路多、人口流動性強。很多治理中的‘疑難雜癥’都容易出現在這里。”上海市公安局奉賢分局西渡派出所所長馮崗對記者說。
如何破題解題?西渡派出所在“智治”和“共治”中找到了答案。
化解“疑難雜癥”的前提是及時發現、及時診斷。記者在連城警務室的一塊大屏上直觀感受了“連城商圈智慧管理平臺”是如何運作的。
打開該平臺系統后,連城商圈的三維模型圖躍然于屏幕。工作人員通過點擊三維模型不同位置,能獲取多達562個安防監控、電梯梯控、燃氣監測、噪音監測等8類感知端的智能設備的實時信息。
通過智能模型全天候運轉,平臺系統可實現對商圈內環境噪音過大、車輛違停、高空拋物、火災隱患、異常人員進出、獨居老人管理等各類問題的“體檢”,相關問題能夠第一時間推送給參與基層治理的各路人員,實現即時預警和快速處置。
“3號樓11樓的孤老家中電力使用偏低,請立即前往確認情況。”近日,連城警務室的工作人員接到“連城商圈智慧管理平臺”內“老年關懷”系統的自動預警,居住在此的一位老人已有三天未出家門,且家中的用電量偏低。
接到報警后,街道居委工作人員及警務室工作人員共同前往查看,發現老人在家因老年病無法行走,無法前往醫院。工作人員當即陪同老人前往醫院,得到及時救治。
12月初,警務室工作人員接到平臺高空拋物報警系統報警。工作人員點開系統后,監控視頻內自動生成了墜落物品的掉落軌跡,并鎖定了相關住戶,所幸并未發生嚴重后果。
工作人員上門核實發現,該戶夫妻因感情問題引發糾紛,女子為泄憤通過窗戶向外拋撒了家中的醬油、生活垃圾等。工作人員隨即對該女子進行了告誡,督促其對行為后果進行消除,并順利化解了雙方矛盾糾紛。
截至目前,運用“連城商圈智慧管理平臺”,警方已預警處置盜竊前科對象、夜宵攤噪音擾民、車輛占道違停等情況130余起。
“治理好大型復雜商圈不能靠單打獨斗,通過‘人工干預+技術預警’同步落實,可以明確風險隱患類別和責任歸屬,讓‘自家的孩子自家抱’,形成對商圈治理中‘疑難雜癥’化解的合力與閉環。”馮崗說。
記者走進位于連城商圈一角的連城警務室,里面入駐了包括城管、市場監管、消防等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并實行合署辦公,相關責任人信息上墻。警務室還集合外來人口登記、擺攤經營許可、消防審批驗收等6項行政業務咨詢辦理,還能為群眾提供輪椅、雨傘、針線包等便民服務。
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街道、派出所、市場所、城管、居委等各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定期在這里駐扎。出現問題時,通過聯勤聯動工作室等機制,各部門可以第一時間反應和進行聯合整治行動,形成對基層治理各類問題‘研判、預警、推送、處置、反饋、評估’全流程質效管理模式。”
據了解,連城商圈智慧管理平臺自2023年9月正式使用以來,連城廣場及商務樓的涉黃、涉賭均為零發案,總警情同比下降38.5%,其中詐騙類下降43.3%,侵犯人身權利類下降31.9%,侵財類下降36.2%。
(本報記者蘭天鳴)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