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項目節水超1000萬立方米 河北合同節水算出生態"大賬"
著力打造公共機構合同節水管理的“河北模式”
合同節水算出生態“大賬”
河北日報訊(記者苑立立 通訊員任樹春)一紙合同節水能發揮什么作用?筆者從省水利廳獲悉,前三季度,河北實施合同節水管理項目17個,項目數同比增長70%,項目節水量超過1000萬立方米。
在華北電力大學(保定)男生公寓衛生間內,納米免沖洗小便器正讓學校在節水“小賬”上受益。“學校15棟男生宿舍共建設了920座免沖洗小便器,可年節約用水約30萬立方米,年節水效益約192萬元。”學校后勤管理處處長盧青松介紹。
學校是用水大戶,投入大、管理難,學校改造升級節水設備動力不足。通過合同節水管理,讓這一問題迎刃而解。
合同節水管理,即節水服務企業與用水單位簽訂用水合同,通過集成先進節水技術、提高節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務,以分項節水效益方式收回投資、獲取收益的節水服務機制。
2020年10月,華北電力大學(保定)與河北尊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訂資源置換型“合同節水管理”協議書。根據協議,河北尊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籌資進行免沖洗小便器工程的建設、改造以及后期的運行維護,并以改造后收集的尿液作為項目投資及設備日常維護的回報補償。
憑借資源置換型合同節水管理,學校和節水企業實現“雙贏”。“我們減輕了經費支出的壓力,節約了水量,還提高了廢棄物回收利用的效益。”盧青松說,河北尊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則通過收集尿液,在生物醫藥領域及農業生產領域進行資源化深度再利用,促進企業發展。
近年來,我省著力打造公共機構合同節水管理的“河北模式”,通過召開區片推介會、發布會等方式,支持鼓勵節水服務企業推廣“創新型合同節水管理模式”,解決財政資金支付難題。2022年,以創新型合同節水模式實施節水改造的大中專院校共23所,全年節水達680萬立方米,節約水費約3780萬元。
農村也是推廣使用合同節水的重點領域。11月18日,筆者在威縣城鄉供水有限公司看到,該公司使用的威縣農村飲水智慧水務管理平臺上,供水站運行調度、設備在線自診斷、水費收繳等信息一目了然。威縣城鄉供水有限公司承接管理全縣34座農村集中供水站,覆蓋437個村莊56萬余人。“如今,公司運營管護由傳統的人工抄收、人工值守,升級為智能預付費及供水遠程集中調度,真正實現了供水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威縣城鄉供水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立金告訴筆者。
建成這樣一個集多功能于一身的智慧水務項目,有哪些好處?筆者了解到,如今,威縣農村水費收繳率由之前的75.34%,已提升至約99.96%,農村供水保障率不斷提升,節水節能效益顯著。
為有效解決農村供水綜合回收率偏低、供水管網跑冒滴漏以及拖欠水費等問題,威縣水務局主動探索實踐,大力實施合同節水管理項目,讓威縣城鄉供水有限公司和節水技術公司河北利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根據合同,威縣城鄉供水有限公司減少了項目費用支出,節水技術公司通過合同執行實現了合理盈利,一紙節水合同算出了生態“大賬”。
智慧水務項目建設前,威縣農村供水工程在運行管理方面存在信息化程度低、水費收繳率低等諸多短板。“項目實施后,平臺可在線發現漏水重點區域、點位,結合現場核查治理減少水資源流失,降低能耗損失,保障正常供水。”楊立金表示,在保障最遠端用戶正常用水的同時,項目節電率可達20%至30%。
數據顯示,相比去年前三季度,今年威縣農村供水量由494.64萬噸降為490.5萬噸,供水量同比降低0.19%;耗電量由6264.54千瓦時/萬噸水,降至5685.46千瓦時/萬噸水,能耗同比降低9.24%;水費收繳額同比增長1.41%。
既能讓用水者在節水“小賬”上受益,更能讓城市在生態“大賬”上受益。今年以來,河北按照市場主導、政策引導、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行業特點、發展需求和經濟技術水平等因素,積極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探索節水效益分享型、節水效果保證型、用水費用托管型等各類合同節水典型模式,并鼓勵節水服務企業與用水戶創新商業模式。
“與去年同期相比,全省合同節水管理項目數增長的同時,吸引社會投資也同步實現增長,可以說在數量和規模上實現了‘雙增長’。”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他們將進一步強化政策引導,促進節水產業發展,在公共機構、工業園區、高耗水服務業以及農業等領域,以運用管理單位和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等多種方式,積極推廣合同節水。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