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小巨人”如何突破技術壁壘?成功密碼在這里
南方日報訊 (記者/王佳欣)9月19日,在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的指導下,由省委網信辦聯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主辦的“解碼‘小巨人’――專精特新看中國”(廣東站)網絡主題采訪活動在廣州啟動。
在為期4天的主題采訪活動中,由中央、省、市重點新聞網站、新媒體平臺記者、網絡大V組成的采訪團和調研組專家將奔赴廣州、佛山、東莞、深圳等地,實地走訪記錄“小巨人”企業創業創新創造故事,解開“小巨人”企業用創新打破行業發展瓶頸、突破技術壁壘的成功密碼。
專精特新企業聚焦主業、精耕細作,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廣東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超4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1.8萬家。7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了全國第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名單,我省658家企業入選,入圍數量再創歷史新高,占全國17.9%,累計培育超1500家,數量從全國第二躍居全國第一。
廣東各級各部門分層分類精準培育,建立從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同時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分層級設置財政獎補專題。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對我省重點小巨人企業進行獎補,另一方面省財政也進行獎勵、補助,部分地市配套給予獎勵支持。
研發創新是專精特新“小巨人”在細分領域實現突破發展的核心力量。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為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發布《十大制造業和十大研發重點領域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政策系列指引》,推動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直通、直達、直感、直享”,幫助專精特新企業應享盡享暢享稅收政策紅利,走穩優質創新之路
“近幾年,我們開始向工業大數據服務轉型拓展,這意味著新一輪的投入和開始。”據廣州明珞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姚維兵介紹,企業平均每年研發投入數千萬元,汽車制造高端設備從研究到上市需要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的不斷加碼,給了我們繼續大力投入研發的底氣。”在姚維兵看來,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給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50%升到75%、再提高到100%,相當于給企業提前釋放了資金。我們2021年、2022年都享受了3000多萬元的研發費加計扣除。”他說。
除了以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為著力點,廣東稅務部門還積極落實落細“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的支出實行100%在稅前加計扣除,并對接收基礎研究資金收入單位免征企業所得稅”等支持基礎研究稅收優惠新政,致力營造企業創新環境、更大激發市場活力。
2023年前7個月,廣東省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共計999億元。從行業來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所在的制造業及與之相關的行業,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占比近四成,是受益最大的一個群體。
隨便看看:
- [國內]海口回應鑒定危樓仍然上市售賣:已啟動調查程序,將嚴肅追究責任
- [國內]4月安徽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
- [國內]多家廠商紛紛“以價換量” 云計算市場新一輪“價格戰”來襲
- [國內]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風暴潮、海嘯預警系統正式投入業務化運行
- [國內]河南周口沈丘縣:“一噴三防”增添豐收底氣
- [國內]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更好支
- [國內]經鳳陽檢方提起公訴,安糧集團三高管涉職務犯罪案一審開庭
- [國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突破10萬億元,哪些領域受益?
- [國內]擺脫“美食荒漠”的誤解 杭州該如何重振美食品牌
- [國內]“雪域秘境”的現代開放之旅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