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牛羊肉價格連跌兩月羊肉價格或率先企穩
“還好我們3月中旬就賣了,晚點賣的話又要多虧十幾萬。”2024年4月22日,寧夏吳忠的肉牛養殖戶徐峰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徐峰一家從2019年開始養牛,2023年初,他們以38~40元/公斤的價格購入了100余頭西門塔爾牛的小牛。經過一年多的養殖,最后全部以27元/公斤的價格賣出,這與他們35元/公斤的目標相去甚遠。經過粗略計算,他們一共虧損了30~40萬元。牛價仍未止跌,現在當地牛價已降到24~24.5元/公斤,回憶起賣牛經歷,徐峰仍然心有余悸。
去年年初開始,牛肉價格就開始下跌,至今仍未止跌,羊肉價格則從2022年就開始下跌,跌勢延續至今。春節消費旺季之后,牛羊肉價格出現季節性回調。
農業農村部監測發現,從今年2月第3周開始,全國牛肉均價已連跌9周,4月第2周,全國牛肉均價76.43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7%,同比下跌11.7%。從2月第4周開始,羊肉價格連降8周,4月第2周,全國羊肉平均價格74.79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5%,同比下跌7.9%。
對此,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市場分析預警團隊牛羊肉首席分析師楊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牛羊肉價格下跌主要受供求關系影響。一方面,在牛羊養殖規模增加、養殖方法優化、進口量處于歷史高位水平等因素影響下,我國牛羊肉供給出現明顯增長;另一方面,受牛羊肉價格在肉類中價格相對較高、農產品需求增速整體放緩、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影響,牛羊肉消費需求增速放緩。
價格跌勢未改
近日,記者走訪北京部分農貿市場發現,牛羊肉價格仍未止跌。
“過完年牛羊肉價格又開始降了,現在我們這邊牛肉一斤賣35元,羊肉一斤38元。”近日,北京五道口集貿市場一家牛羊肉商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該商戶稱,他的門店是半批發門店,利潤比較薄,“別的地方都不止這個價格,牛街的牛肉能賣到38~40元/斤,羊肉一斤能賣45元左右”。他感慨,門店所在市場客流量相對穩定,牛羊肉價格下降并未提升銷量,“來回就是這些人”。
不止北京,春節之后,全國牛羊肉價格都出現回落。楊春表示,按照以往經驗,進入冬季后牛羊肉逐漸迎來消費旺季,價格出現走高,春節期間牛羊肉價格達到相對高位水平,春節后牛羊肉價格出現季節性回落。今年春節后牛羊肉價格也出現季節性回落,但與以往不同,節后同比降幅在逐步拉大。
實際上,整體來看,去年年初開始,牛肉價格就開始下降,羊肉價格降勢則2022年持續至今。
“供求關系是影響牛羊肉價格下跌的決定性因素。”楊春表示。
在供給方面,國內供給量和國際進口量都在增加。從國內情況看,在養殖規模增長、技術進步、行業發展水平提升、政策支持增加等因素影響下,我國牛肉產量連續10年增加,羊肉產量連續12年增加。與此同時,受奶業行情影響,部分奶牛提前淘汰轉向肉牛市場,也對牛肉產量帶來一定程度影響。從國際情況來看,疫情之后牛羊肉進口繼續增加,2023年牛羊肉進口量均達到歷史高位水平。
在消費方面,2023年牛羊肉消費繼續恢復,但牛羊肉是價格相對較高的肉類品種,豬肉價格下降又分流了部分牛羊肉消費需求,再加上整體農產品需求增速趨緩,疊加人口負增長和人口老齡化等因素,牛羊肉消費增速放緩。
楊春觀察到,羊肉價格下行時間比牛肉更早,2022年羊肉價格就開始下跌。她表示,受2018年非洲豬瘟影響,豬肉供應量出現明顯下降,牛羊肉的替代需求增長明顯,帶動牛羊肉價格同步上漲,養殖端效益較好,牛羊養殖場戶的養殖積極性較高,又帶動產量上漲。其后隨著豬肉供應量回升,牛羊肉替代需求回落,肉羊從繁育到育肥出欄大概需要7個月,肉牛則約1.5~2年,相對而言羊肉供應量增加更快,需求下降后價格下降時間也來得更早一些。
進口持續走高
除了受前述供求關系影響外,楊春認為,全球牛羊肉供應相對寬松態勢導致牛羊肉進口價格下跌,這也對節后國內牛羊肉價格產生影響。
今年一季度,我國牛羊肉進口繼續增加,牛肉和羊肉進口量同比分別增加21.7%和2.2%,牛肉進口量增幅明顯高于羊肉。
對此,楊春表示,我國是羊肉生產大國,2023年我國羊肉自給率約92.5%,羊肉進口的貿易量基本穩定,未來羊肉進口量增幅也不會太大,國內羊肉價格受國際價格沖擊相對較小。
牛肉情況則有所區別。楊春表示,2023年我國牛肉自給率約73.3%,近三成的牛肉需要進口來補充,而進口牛肉價格優勢明顯,約為國內生產牛肉價格的一半。在這樣的背景下,盡管國內牛肉供應量明顯增加,價格下跌,但國內、國際牛肉存在明顯價差,再加上國際牛肉生產能力也逐步提升,巴西等牛肉生產大國看好中國市場,牛肉進口量還在持續增加,這會對我國牛肉價格帶來影響。
楊春表示,目前我國牛肉價格下跌已持續了5個季度,羊肉價格下跌持續了9個季度,今年一季度牛羊肉價格仍未出現明顯起色。與生豬養殖相比,牛羊養殖的周期更長,但從生產端看,已經有積極因素出現。受價格持續下跌影響,2023年底羊的存欄量開始減少,今年一季度牛和羊的存欄量同比分別下降1.4%和2.8%,生產端的繼續調整,未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近幾年來牛羊肉產能大幅增長的情況,進而也將減緩牛羊肉價格下行壓力。
除此之外,楊春表示,當前是肉類消費淡季,但近期豬肉價格出現回暖特征,這反映出餐飲、終端消費等出現積極變化,對牛羊肉價格預期也起到一定提振作用,后半年牛羊肉消費旺季來臨,價格下行壓力或進一步降低。受生產周期相對短、生產端調整步伐相對快影響,羊肉價格或率先企穩。
養殖面臨壓力
牛羊肉價格變化也對牛羊養殖帶來沖擊。
據楊春了解,目前各地牛羊養殖整體不太樂觀,但受養殖品種、繁育和育肥情況、補欄和出欄時間、補欄價格和終端銷售價格等因素影響,不同養殖場戶的情況存在區別,部分養殖戶利潤有所下滑,部分養殖戶則面臨虧損風險。
受奶業不振影響,入行近5年后,2022年底,徐峰一家將養殖的奶牛全部清空,準備轉向肉牛市場。
2023年初,徐峰以38~40元/公斤的價格購入了100余頭小牛,每只牛重約300公斤。按照當時的市場行情,出欄的西門塔爾牛能賣到37.2~37.5元/公斤,徐峰預計,按照正常的行情,他家的牛最后也能以35~36元/公斤左右的價格出售,一頭牛能賺3000~4000元,家里百余頭牛的利潤最少有30~40萬元。
但現實遠不如預期樂觀。牛價持續下跌,春節本該是牛價高峰,但今年春節前市場并未出現明顯的上漲行情。“我們春節前如果賣的話能少賠十幾萬,但當時我們想著節后大家都沒牛了,就我家有牛。”
又堅持了一個來月,3月中旬,徐峰家的牛已經長到700~800公斤,最終他們以27元/公斤的價格全部賣出。再扣除一頭牛1.2萬元左右的飼料、人工等成本,最后一共虧損了30~40萬元。
史靜家情況稍好。她老家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家里自繁自養約100只羊。史靜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行情好的時候一只25斤左右的羊能賣到800-1000元,現在只有400-500元,不算人工成本也才勉強保本。
楊春建議,養殖場戶要注意控制成本、發展精細化養殖,提升生產效率,從節本增效兩端發力,提升國內牛羊養殖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她也期待政策能為養殖場戶帶來更多支持。
楊春表示,盡管當前牛羊肉價格尚未改善,但在我國肉類產量和消費中,牛羊肉約占13%~15%,是我國食物安全的重要一環,牛羊產業也是“老少邊”地區重要的產業構成部分,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穩定牛羊肉基礎生產能力。2023年我國牛羊肉綜合自給率約為80.2%,距離85%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因而要保持一定的養殖規模。
但具體到養殖場主體,楊春建議,還是要綜合考慮自身資金、落后產能情況等現實情況,來及時做出調整,降低市場風險。
將養殖場的肉牛拋售之后,徐峰開始轉向牛肉銷售,正在探路團購、電商和批發渠道。“我們還打算賣牛肉卡,目前正在注冊商標,我們要是能做好,親戚們還養著的2000來頭牛就不愁銷售了。”徐峰說。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