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老支付更暖心,銀齡無憂享便捷
適老支付更暖心,銀齡無憂享便捷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移動支付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對于許多老年人來說,復雜的操作流程、陌生的支付方式往往成為他們享受便捷服務的障礙。如何讓老年人也能輕松使用現代支付工具,真正實現"銀齡無憂",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近年來,銀行、支付機構及科技企業紛紛推出適老化支付服務,通過優化界面、簡化流程、提供人工輔助等方式,讓老年人也能享受到數字時代的便利。
案例一:銀行網點"長者服務",手把手教老人用手機支付
70歲的張阿姨是上海某社區的居民,過去她一直習慣用現金支付,每次去菜市場或醫院都要提前取錢,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一次,她在社區銀行辦理業務時,工作人員主動向她介紹了該行推出的"長者支付服務"。
銀行專門為老年客戶開設了"綠色通道",配備了大字版操作指南,并提供一對一指導。在工作人員的耐心幫助下,張阿姨學會了使用手機銀行掃碼支付,并綁定了社保卡,現在去醫院掛號、藥店買藥都能直接手機支付,再也不用擔心現金丟失或找零麻煩。
"以前總覺得手機支付很難,怕按錯了錢就沒了,現在有銀行工作人員教我,還給我打印了操作步驟,用起來放心多了!"張阿姨笑著說。
案例二:超市開通"銀發通道",現金、刷臉支付并行
在北京某大型超市,收銀臺旁專門設立了"銀發通道",不僅支持現金支付,還配備了刷臉支付設備。超市經理介紹,許多老年人不熟悉掃碼支付,但刷臉支付操作簡單,只需對著攝像頭看一眼就能完成付款,大大降低了使用門檻。
65歲的李大爺就是受益者之一。他以前每次購物都要排隊等人工收銀,現在只需在自助機上刷臉,幾秒鐘就能完成支付。"這個刷臉支付真方便,不用掏手機,也不用輸密碼,對我們老年人特別友好!"李大爺滿意地說。
案例三:社區志愿者上門,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除了金融機構和商超,許多社區也積極行動,組織志愿者為老年人提供支付輔導服務。在杭州某社區,大學生志愿者定期開展"智慧助老"活動,教老年人使用微信、支付寶等常用支付工具,并提醒他們防范電信詐騙。
72歲的王爺爺起初對手機支付持懷疑態度,擔心資金安全。在志愿者的耐心講解下,他學會了設置支付密碼、查看交易記錄,并掌握了識別詐騙信息的方法。如今,王爺爺不僅能熟練使用手機買菜、交水電費,還經常向老伙伴們"傳授經驗",成了社區里的"支付達人"。
適老支付,仍需多方合力推進
盡管適老化支付服務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老年人對新技術接受度低、農村地區支付基礎設施不足等。未來,還需政府、企業、社區等多方協作,進一步優化服務:
1.簡化操作流程:支付平臺應推出"老年模式",放大字體、減少廣告彈窗,并提供語音提示功能。
2.加強線下服務:銀行、商超等場所應保留現金支付渠道,并安排專人指導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
3.普及金融知識:社區、公益組織可定期開展防詐騙宣傳,幫助老年人增強支付安全意識。
4.完善政策支持:政府可出臺激勵措施,鼓勵企業開發更多適老化支付產品,并推動農村地區支付環境改善。
科技的發展不應讓老年人掉隊。通過優化支付服務、提供人性化幫助,我們能讓更多銀齡群體跨越"數字鴻溝",享受智能時代的便捷與溫暖。"適老支付更暖心,銀齡無憂享便捷"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應是全社會共同努力的方向。讓每一位老人都能安心支付、樂享生活,才是真正的科技向善。
作者:易聯支付有限公司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