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鈔手電筒、驗鈔機可以檢測黃曲霉毒素嗎
記者 李建
近年來,媒體對黃曲霉毒素的科普宣傳不少,網絡上也有很多流傳甚廣的“科普”或“常識”,比如用驗鈔手電筒、驗鈔機就可以檢測黃曲霉毒素。這些所謂的“常識”或“妙招”靠譜嗎?
國家健康科普專家、中國營養學會注冊營養師、山西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程景民教授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對于黃曲霉毒素,整體上不需要過于緊張,預防為主就好,而網絡上很多似是而非的“科普”,其實都不靠譜。
錯誤常識一:驗鈔手電筒、驗鈔機可以檢測黃曲霉毒素?
答案是不靠譜。因為除了黃曲霉毒素,某些細菌產物、維生素A等都可以被手電筒或驗鈔機光照激發而產生熒光。同時,黃曲霉毒素含量一般很少,即使是黃曲霉毒素被激發產生了熒光,肉眼也很難捕捉辨別。實驗室中的檢測方法,大都需要事先進行提取和提純。
錯誤常識二:大米發黃是產生了黃曲霉毒素嗎?
答案不能一概而論。大米發黃,更可能的原因是陳化,也就是放久了。陳化會導致營養價值下降,但不一定產生黃曲霉毒素。
錯誤常識三:普洱茶含較多黃曲霉毒素?
答案是不準確。普洱是靠微生物發酵得到的,這些微生物菌群會排斥黃曲霉菌,因此一般不會有黃曲霉毒素,只有少數劣質普洱可能含有少量黃曲霉毒素。
錯誤常識四:腐乳、豆豉、豆瓣醬易被黃曲霉菌污染?
答案也是不準確。生產者在制作這些食物的過程中,確實利用了霉變,不過產生霉變的并不是黃曲霉菌。雖然不排除這些食物有被污染的可能,但總體上來講可能性不大。
錯誤常識五:久泡的木耳容易滋生黃曲霉毒素?
答案也是不一定。一般來說,黑木耳浸泡超過兩個小時后,泡得越久滋生的細菌越多,存在食用安全隱患。但是,目前的研究結果還不能充分證實木耳久泡產生的致病菌一定就是黃曲霉菌及其代謝的毒素。不過,木耳確實不宜浸泡太久,應該當天泡當天吃掉。
錯誤常識六:黃曲霉菌南方才有?
答案是錯誤的。南方溫暖潮濕,確實更適合黃曲霉菌。不過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溫度并不低,也是黃曲霉菌常見的區域。春夏兩季環境溫濕,黃曲霉毒素往往不分南北都很“嗨”。
錯誤常識七:高溫暴曬、紫外線、微波可以讓霉變的食物恢復安全?
答案是不靠譜。紫外線、微波的確可以破壞黃曲霉毒素的結構,但對已經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用紫外線微波爐或暴曬等方法殺滅,大多數時候無法確保絕對安全。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