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季度集中開工2412個億元以上項目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一葦 通訊員 婁強
1月25日,我省舉行一季度全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此次集中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412個,總投資1.58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此次集中開工,意在迅速掀起項目建設新熱潮,以首季“開門紅”帶動實現“全年紅”。
近半產業項目
是湖北優勢產業
2023年,我省每季度舉行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136個總投資超100億元的重特大項目全面加快建設,省級重點項目超額完成當年投資計劃目標304億元,全省投資保持好于全國、領跑中部的良好態勢。
經過長期的比學趕超,全省抓大項目的氛圍濃厚,今年一季度集中開工,各市州仍然保持了高昂的斗志。從項目數量上看,排名前三的荊州市開工項目251個,十堰市240個,襄陽市239個,其后的孝感市、黃岡市、武漢市、宜昌市、荊門市開工項目數量均超200個。從投資額來看,武漢市開工重大項目總投資達3121億元,宜昌市1991億元,襄陽市1799億元,黃岡市、孝感市、荊州市、十堰市項目總投資也都在1300億元左右。
一季度集中開工的重大項目不僅數量多,質量也更高。此次新開工產業項目1555個,其中近半產業項目屬于我省五大優勢產業。
此次參加集中開工的民間投資項目數量占比達到62.1%,民間投資總額較高的是武漢、宜昌、襄陽、荊州、十堰,民間投資占比較高的是荊門、天門、宜昌、黃石、咸寧。系列數據表明,湖北民間投資信心不斷增強。
強化投資支撐力
新項目均通過績效綜合評價
快開工、快建設、快投產、快達效,才能讓重大項目的引領帶動效應快速顯現。去年5月以來,省市縣三級發改部門每月對全省億元以上項目“三率兩量”,即開工率、納統率、竣工率和項目建設用電量、用水量開展精準調度,推動開工、納統、竣工“三率”并進,容缺受理、告知承諾等措施在湖北廣泛實施,助力重大項目快馬加鞭。
重大項目建設既要快、更要好。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一季度集中開工項目的一大特點,就是新開工項目通過投資項目績效綜合評價平臺“三庫”(目錄庫、儲備庫、實施庫)流轉,開展總量結構必要性、項目選址、資金來源“三大論證”,項目成熟度進一步提高,將有力支撐我省投資穩定增長。
除了產業項目,新開工基礎設施項目487個,總投資3839億元;社會民生項目183個,總投資1012億元;生態環保項目107個,總投資395億元。這些項目中,有很多是圍繞著新時代“九州通衢”“荊楚安瀾”現代水網以及新型城鎮化等省委、省政府重點部署實施,將為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省發展改革委表示,今年將深入落實投資項目績效綜合評價改革要求,強力推進重大項目“十百千萬”工程,繼續狠抓“三率兩量”精準調度,在項目實施上跑出“加速度”,在服務保障上干出“高效能”,在爭資爭項上創出“新業績”,為湖北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夯實支撐。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