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報告 共話發展 建言安徽文化強省建設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熱議報告,共話發展。1月24日,2024年安徽省“兩會”代表委員面對面活動正式開啟。首場活動為政協專場,特別邀請曾凡銀、何云、方穎三名省政協委員走進訪談室,與媒體記者面對面交流。
省政協委員、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曾凡銀: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
“政府工作報告內容全面,數據詳實,很接地氣,全面客觀反映了我省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曾凡銀說。
曾凡銀表示,安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淮河文化、徽州文化等地域文化彰顯徽風皖韻,建安文學、桐城文派享譽全國,安徽的紅色基因鍛造形成了大別山精神、新四軍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面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文化既是重要內容也是重要支撐。”曾凡銀說。他建議,我省應努力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深入挖掘傳承好安徽文化的價值內涵,強化對長江文化的安徽標識、淮河文化和大運河文化的全面系統研究,精心守護文化根脈,并以重大課題項目為紐帶,扶持一批有地域特色和發展潛力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以學術研究力量講好安徽故事。同時,應著力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更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省政協委員,省黃梅戲劇院副院長何云:擦亮徽文化名片
“政府工作報告總結成績鼓舞人心,描繪藍圖催人奮進,處處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倍感溫暖。”省政協委員何云說,今年上會她帶來了一份關于重視地方戲曲保護和傳承的提案。“保護和傳承地方戲曲是一個系統工程,保護面積大且專業性強,須有頂層設計、統籌謀劃。”
當被問及如何助力文化強省建設時,何云認為,黃梅戲、徽劇等地方戲曲是安徽的文化標識和響亮名片,應予以充分發揚和保護,她建議應設立文化公共交通專線和站點,讓有觀演需求的市民和外地游客能夠多渠道、更便捷地找到院團所在位置,更好滿足對高質量精神文化的需求。
她還建議,我省要充分利用徽文化,整理和完善部分景區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地方志里的人和事,并將整合出的資料制作成主題文化旅游線路,提升導游綜合素質并加強文化交流,讓各地游客能更全面了解安徽環境、歷史、地理、人文等特色。“此外,我省需繼續加強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文化交流,加大旅游線路的開發力度,促進相互間貿易交流、資源互補和文化融合。”何云說。
省政協委員、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方穎:推動全省博物館創新轉型
“聆聽了政府工作報告,是內容全面、數據翔實、凝聚力量的好報告,充滿了‘科技感’和‘幸福感’。”方穎說。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文旅新消費場景打造”、支持黃山“國際會客廳建設”以及建立全域聯動機制,加快建設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讓她格外印象深刻。“作為來自黃山的文旅工作者,特別提神、提氣、提勁!我們將緊緊圍繞整體目標,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此次上會,方穎帶來了《加快建設省級生態產品交易平臺的建議的提案》。
近年來,國潮熱度持續攀升,博物館已經成為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城市出圈的密碼、游客旅游的首選地。“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七個強省’目標中就有推進文化強省建設。我省文化遺產資源富集、傳統文化根基深厚,推動全省博物館創新轉型,讓安徽文物‘熱起來、活起來’,能夠有效助力我省文化強省建設。”方穎說。
方穎建議,我省應大力推進數字展館建設,構建安徽文物數字化智庫,實現文物藏品可視化,打造線上博物館。同時通過舉辦精品體驗展覽、打造特色城市地標等方式推進各級博物館公共空間轉型升級,并抓住年輕群體偏好,以新媒體平臺為載體,構建宣傳矩陣,將元宇宙、概念熱潮融入博物館宣傳,全力凸顯我省博物館品牌影響力。(記者 汪應智 朱曉桐 楊雪 劉職偉)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