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代表委員有話說:在“雙減”中做好科學和美育教育
天津北方網訊:“孩子的作業少了。”“校外培訓的負擔輕了。”“家長們的焦慮降了。”……在今年市兩會上,“雙減”成為來自教育系統基層代表委員間熱議的高頻詞。“雙減”為學生們“減”出了更多的時間,學校如何用好這些時間?針對這個問題,大家紛紛建言獻策。
創新館校合作模式 推出科學實踐項目
“‘雙減’實施三年來,學校在課后服務中積極探索館校共建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的科學教育。”市人大代表、河西區平山道小學校長韓洪濤表示。
帶領學生走進科技場館,這里的內容是否能夠吸引學生?韓洪濤在調研中發現,目前我市科技場館還存在以常規講解替代科學教育,教育效果不明顯;缺乏對照科學教育課程標準的精細化、科學化的活動設計等問題。
韓洪濤建議:創新館校合作模式,推出富有特色、不同于課堂的科技活動、科技講解、科學表演、科學實驗等。由教育領域專家、科技輔導員、科學老師等合作,對照中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社會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等,根據場館展品展項特點,推出系列化、課程化、場景式的科學實踐項目。
完善評價體系 堅持五育并舉
“學校要堅持立德樹人、五育并舉,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為學生終身發展和幸福成長奠基。”市政協委員、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體美勞教育中心副教授傅鋼說,“雙減”把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校的五育并舉之路走得更加順暢。
“不過,調研中我們發現美育教育依然是部分學校的薄弱環節。”傅鋼建議,應完善美育課程評價體系,將美育學科納入中小學畢業水平測試的科目,并將考試合格率納入學校教學質量評估內容。利用好公共文化資源,為學生開辟實踐活動基地,支持打造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美育展演、展示活動。建立高校與中小學、城市學校與鄉村學校之間“手拉手”美育教育幫扶機制,把愛國主義教育、助力鄉村振興、五育并舉相結合,激發學校美育工作創新活力。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