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淅川縣:致富“金果”促增收
“今年夏天,我家16畝蜂糖李大豐收,賣了14萬元!現在是管護的關鍵期,得好好照顧好這些‘金苗苗’!”1月17日一大早,在河南省淅川縣老城鎮馬溝村,村民石清杰早早就開著拖拉機,來到自家的杏李果園整地除草。石清杰家的變化是淅川縣近年來發展生態產業的縮影。
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渠首所在地,肩負著“一庫碧水永續北上”的重任。老城鎮21個行政村村村環庫、戶戶臨江,如何在水質保護和致富增收間找到平衡點?
“近年來,縣里出臺一系列政策,扶持發展生態林果,借著這股‘東風’,我們多方考察調研,發現杏李耐旱、耐瘠薄,畝產4000斤左右,盛果期達20年以上,不但有利于保護水土,經濟效益也不錯?!崩铣擎傛傞L李紅印介紹,該鎮從2016年開始,大力發展杏李等生態林果產業。
據了解,為促進全縣杏李等生態林果產業健康發展,淅川縣成立了林果發展中心,先后整合涉農統籌資金4500萬元,出臺了《淅川縣林果產業管理補助辦法》《淅川縣標準化示范園補助辦法》,建立“縣、鄉、村、戶”四級技術明白人隊伍,采取技術咨詢、技術培訓和送科技下鄉等形式,廣泛開展科技普及和技術培訓,重點支持林果產業發展。老城鎮積極響應縣域號召,累計投資1700余萬元在全鎮18個村建設18個精品果園,以示范引領帶動全鎮林果產業提質增效。
“村里把我家的果園劃入精品果園區,為我架設了800多米的護欄圍網,安裝了3000多米的自動噴灌管道,還幫著找銷售渠道,收成越來越好!”石清杰開心地說。
據了解,為暢通全縣杏李等生態林果銷路,淅川縣依托渠首、丹江、水源地等招牌效應,創建了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淅有山川”,借助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建設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讓杏梨等林果通過網絡走出淅川、走向全國,為群眾增收致富鋪平道路。
“依托‘淅有山川’品牌,老城鎮傾力幫助村民促銷。我們成立了杏李銷售專班,統一定價、統一收購、統一銷售,領導班子分包到村,負責各村杏李銷售工作。”李紅印介紹,對有銷售意向的客商,鎮領導陪同到各村杏李基地查看長勢,并出面簽訂預售協議,堅定客商信心。今年以來,老城鎮已發展杏李近2萬畝,銷售320余萬斤,實現銷售收入2080余萬元。
據統計,在淅川縣,除杏李外,現已發展柑橘、軟籽石榴等生態林果23萬余畝,其中標準化產業園達8萬畝,全縣林果業產值達6億元,10萬庫區群眾依托林果,年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渠首林果真正成為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的“金果”。(李金杭)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