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兩手抓”
日前,成都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成都市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同時發力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聚焦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釋放高校院所創新動能、激勵科技人才創新創造、加強創新要素保障、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制5個方面,提出了28項重點改革任務。該方案將如何激發各主體的創新活力?又將如何助力成都解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不高、本地企業承接成果轉化能力不足等問題?近日,相關專家接受采訪,作出解讀。
激發創新活力
“本次印發的《實施方案》緊貼科技創新工作實際,堅持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陳旭說,《實施方案》的制定旨在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并以推進成都市各類創新主體加強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為導向,探索推出一批創新舉措。
成都市青白江區文瀾智谷中試產業基地工程師鐘誠認為,提高成都市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需破除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現象。目前,成都市原創科技成果產業化面臨工程放大、安全環保等問題,需要企業、中試平臺、工程師團隊協同解決。“《實施方案》提出,著力打通從原始創新突破到應用研究和產業發展的一體化路徑,精準賦能‘科學家+企業家+工程師’成果轉化模式。這有助于使科技成果快速在蓉落地。”他說。
同時,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方案》明確支持企業參與科技創新決策,提升鏈主企業在產業發展規劃、產業園區建設等方面的參與度,并鼓勵鏈主企業牽頭梳理產業鏈技術需求清單,采取“揭榜掛帥”等方式開展項目攻關。“這一舉措將激發更多經營主體參與創新,為科研成果提供更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商業轉化機會。”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長李家堂說。
李家堂認為,《實施方案》中加大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對創新團隊的分配獎勵力度等舉措,有利于釋放高校院所創新動能,推動更多前沿科研項目的實施。“這對我們科研機構而言,意義重大。”他說。
此外,在激勵科技人才創新方面,《實施方案》還提出將開展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改革,探索將職稱評審權賦予領軍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用人主體。
護航成果轉化
擁有高新技術企業454家、科技創新人才15萬余人的成都市雙流區,是創新資源的“富集地”。2023年以來,為進一步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雙流區組建科技創新工作專班,建設雙流區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交易中心,打造了成都芯谷研創城、電子科大產業園等創新載體。
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鏈條上,技術經紀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實施方案》的出臺為我們今后開展科技服務工作指明了方向。”雙流區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交易中心主任毛貴玉說。
陳旭介紹,2023年成都市積極開展“校企雙進?找礦挖寶”科技成果對接活動,已組織3000余家企業走進80余家高校院所,對接挖掘成果2600余項。《實施方案》在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度機制方面再出新招,將建立“專家評技術、市場評價值”的第三方評價機制,并依托在蓉高校建設技術轉移學院,鼓勵高校院所等設立成果轉移轉化崗位。
日前,位于成都高新區的成都高新蜂鳥智能硬件中試平臺投用,使“樓下中試樓上孵化”的場景成為現實。當前,該平臺正聯合成都高新區天使母基金發起成立首支中試創投基金。
成都高新蜂鳥先進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柏輝說,《實施方案》明確將優化中試平臺建設審批流程,構建環評、能評、安評等綠色通道。相信未來中試平臺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共同推動成都市科技成果加速轉化。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