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創新塑造浙江發展新優勢
深入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省級試點、力爭全社會R&D經費投入增長15%、規上工業研發投入強度達3.4%……2024年首個工作日,溫州舉行“市委人才和科技創新工作會議”,提出的一個個目標既瞄準短板,更孕育未來。
不只是溫州,放眼全省,創新深化是浙江“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的先手棋、關鍵招、新引擎,成為更多人的共識,企業車間、科研院所、高校……處處激蕩著澎湃的創新動能。
錢塘江南岸,作為浙江大學與杭州市共建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成立3年多來,融合物質科學、信息科學和生命科學的前沿領域,不斷結出新的科創碩果。
“最近我們取得新的突破,在一天之內做了1萬個光催化反應實驗。”科創中心教授方群說,“過去人工操作需要3到4個小時才能做完的反應實驗,在我們自主設計研發的新平臺上僅需3到4秒就完成了。”
2023年7月,全球容量最大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的實驗大樓在杭州結頂,今年有望投入試運行;另一個國家大科學裝置――超高靈敏極弱磁場和慣性測量裝置正加快建設;之江實驗室被納入國家實驗室體系……
歷來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浙江,聚焦突破性創新,持續在創新上下“怎么也不為過”的功夫。
歷時兩年多研發,位于金華武義縣的浙江金澳蘭機床有限公司的新產品伺服壓力機近期投放市場,給企業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2023年,企業憑借產品優勢海外市場增長明顯,其中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增長超50%。
“不斷研發核心產品,才能走得更遠。”金澳蘭董事長呂時廣說,公司持續加強研發投入,盡管地處浙江“山區26縣”,但已入選工信部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浙江省堅持創新引領抓轉型,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推動“315”科技創新體系與“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高效融合。
新年伊始,位于杭州蕭山區的杭州奧創光子技術有限公司總部的車間內一派忙碌景象,工程師們正在加班加點趕制在手的激光器訂單。
5年前,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飛秒激光項目組負責人楊直及50多位研發人員把目光投向杭州,經考察后成立企業。短短幾年間,奧創光子已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2023年公司收入近8000萬元,研發投入就突破1100萬元。”奧創光子負責人邱杭鍇說,對于先進制造型企業而言,技術創新是基礎,只有牢牢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更好地推進自身乃至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加快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過程中,行業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鏈主”作用,串起產業鏈,統籌要素資源,推動產業集群優化升級。
成長于“低壓電器之都”溫州樂清市的正泰集團,持續發揮產業鏈龍頭作用,引領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正泰集團相關負責人說:“通過頭雁帶群雁,‘協同智造’帶動了產業鏈上400多家核心供應商、600多條生產線數字化改造,人均生產效率提高了3倍。”
堅定不移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建立完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同樣是科技創新助推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意。
橡膠產業是臺州三門縣特色產業之一,為改變橡膠行業“裝備差、污染重、隱患多”等痼疾,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在源頭解決生產污染問題的同時,積極引導企業開展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生產全過程。
“對于車間而言,綠色就是節能環保,以一條投入150萬元的自動化生產線為例,不僅將生產效率提高了約20%,產品綜合耗能也低于行業水平。”浙江東南橡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麻飛鵬說,車間工業用水實現循環利用,煙氣、粉塵均實現同步回收處理,徹底解決了原先廠區廢氣、粉塵亂排的問題。
以科技創新塑造浙江發展新優勢,推動浙江高質量發展。
新的一年,之江大地創新的脈動強勁,更多充滿生機的創新種子,等待破土而出的萌發。
(本報記者魏一駿 張璇)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