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編制韌性城市專項規劃
來源標題:北京將編制韌性城市專項規劃
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北京市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北京市韌性城市建設”專場。記者從會上獲悉,北京將編制“北京市韌性城市專項規劃”,同時,圍繞旅游居住設施、醫療應急服務、物流樞紐、高速公路服務區旅居以及多功能公共服務設施等5類設施,謀劃建設一批“平急兩用”項目,做好應急能力儲備。
提升城市韌性將有規劃指引
“韌性城市是具備在逆變環境中承受、適應和快速恢復能力的城市,是安全發展的新范式。”市應急局副局長李宇介紹,2021年北京發布加快推進韌性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從空間韌性、工程韌性、管理韌性和社會韌性4個維度明確了78類任務分工。2022年4月,成立“市推進韌性城市建設協調工作機制”,在全國省級政府中率先對韌性城市建設作出頂層設計。
下一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本市還將編制“北京市韌性城市專項規劃”,明確基礎設施空間布局、應急體系建設、社會韌性素養提升等方面的基本原則和目標要求,突出中長期實施策略,為提升城市韌性提供切實可行的規劃指引。此外,從完善防洪排澇體系、提升城市生命線韌性、強化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等方面,分級分類明確2024年重點項目,確保韌性城市建設穩步推進,持續提升首都城市韌性。
增強“城市生命線”系統韌性
“城市生命線”的韌性是韌性城市建設的重要一部分。發布會上,市城管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如剛介紹了一組數據。
截至目前,全市發電總裝機達到1364萬千瓦,北京電網作為典型受端電網,外調電比例達到70%左右,500千伏外送通道達到13條,輸電能力3400萬千瓦。燃氣方面,北京日輸氣能力達到2億立方米,全市已建成城鎮燃氣管線3萬余公里。本采暖季,北京集中供熱面積約10.47億平方米,其中居民供熱面積約6.79億平方米,城鎮地區基本實現清潔取暖。
李如剛表示,市城管委將不斷提升城市運行的安全可靠性、優質均衡性、精準適應性和智能引領性,通過建立多源多向、能力充足、調度靈活、安全高效的電力、燃氣、供熱保障體系,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和市民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城市生命線”韌性成果轉化也有后續規劃。市規自委二級巡視員劉榮華介紹,北京正在不斷完善生命線系統“一張圖”,為韌性評估和風險管理提供數據底座和決策支撐。
搭建全市“平急兩用”信息平臺
一些公共基礎設施,平時具備旅游、醫療等功能,遇重大公共突發事件時立即轉換為應急場所,這樣的“平急兩用”設施也是韌性城市建設的一個發力方向。
市發改委區域發展處處長耿森透露,北京支持平谷區先行示范和率先探索,積極創建國家“平急兩用”發展先行區,率先打造一批“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樣板。
本市堅持建管結合,正在研究搭建全市“平急兩用”智能信息管理平臺,系統推進設施建設向能力提升轉化,作為本市智慧城市、韌性城市、應急體系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同時,圍繞旅游居住設施、醫療應急服務、物流樞紐、高速公路服務區旅居以及多功能公共服務設施等5類設施謀劃建設一批“平急兩用”項目,做好應急能力儲備。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