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獎勵這些縣,盤活“沉睡”的土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推進節約集約用地,把沉睡的土地“盤活”,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必然選擇。
日前,山東省自然資源廳下達8875畝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獎勵節約集約用地成效突出的縣(市、區)。71個縣(市、區)因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表現突出獲獎勵,共獲獎6425畝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其中成武縣獲獎勵指標最多,為530畝;14個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測算結果為“優秀”和“良好”,共獲獎新增建設用地指標2450畝。
據了解,這是山東首次對節約集約示范縣創建工作進行指標獎勵,也是山東首次對存量土地盤活與節約集約示范創建工作“打包獎勵”,獎勵力度之大在全國位居前列。
當前,伴隨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建設用地剛性需求上升,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這就要求各地落實全面節約戰略,科學配置資源,深度挖掘存量,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創建是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工作的兩項重要內容,在實現自然資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實踐中,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大多需要對原有存量建設用地進行重新規劃和用途轉換,拆遷補償安置、建設成本較高,改造難度大,也因此存在著部分政府和企業盤活低效用地動力不足的現象。“此次對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工作突出的縣進行獎勵,讓存量用地盤活與新增指標獎勵掛起鉤來,就是讓那些能啃‘難啃的硬骨頭’的縣發展上有保障。”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上文提到,本次獲獎的71個縣(市、區)中,成武縣獲獎勵指標最多,為530畝。
這個全省第一,含金量多少?
成武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權益與利用股股長劉統亮說:“如果用財政資金購買這些指標,大約將花費2億多元,也可以說,通過我們借助政策杠桿,深度挖潛存量,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為縣財政節約了這些資金。”
拿到全省第一,成武縣是怎么做的?
舉個例子。中國院子小區河湖相間,亭臺林立,是成武縣高檔居民小區之一,很難相信就在幾年前,這里還是布局散亂、設施落后的城中村水產大隊。2020年,成武縣啟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工作,2022年通過政府收儲再出讓的形式,原來的水產大隊開始了蝶變之路,并實現集約使用土地229畝。在全縣,像水產大隊一樣,實現蝶變的城市用地還有11處。2022年,成武縣盤活了城鎮低效用地1589畝。
土地資源是發展之本,節約用地是可持續發展之基。近年來,山東以國土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省創建為抓手,先后部署閑置低效用地盤活利用、全省土地問題綜合整治等專項行動,完善以增量撬動存量的獎懲激勵措施,全省節約集約用地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2020年3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的意見》,聚焦存量土地盤活,明確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政策激勵、示范引領”的指導思想,從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兩方面制定一系列配套措施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
2021年10月,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發布通知,明確從2021年起山東實行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獎勵新增計劃指標政策,在2020年《意見》的基礎上,發揮政策激勵導向作用,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
2022年3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明確,實施新增用地指標提前預支政策,持續加大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力度,深入推進用地制度改革。
成效是顯而易見的。2009年―2022年山東全省平均供地率88.27%,超額完成示范省創建確定的80%目標任務。今年1月,自然資源部認定山東的商河縣等21個縣(市)為首批全國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
“好要素跟著好項目走”,下一步山東將指導各地持續加大存量土地資源開發力度,深入打造盤活利用典型示范,挖掘亮點、總結經驗,進一步念好念活“土地經”,以點帶面推動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再上新臺階。(資料來源:大眾日報、今日成武)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