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活力盎然
代 磊
“九天開出一成都”,成都連續15年蟬聯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持續保持“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新一線城市首位、地區生產總值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前列……在生產生活實踐中,成都讓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更加可感可及。
“萬戶千門入畫圖”,成都已發展成西部消費中心、西南生活中心、國家中心城市以及世界新興城市,超兩千萬常住人口的虹吸效應,讓人民城市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從寫意走向寫實,成都營城興業惠民的城市屬性日益突顯。表現在微觀末端領域,成都通過聚焦群眾基本保障類需求和品質提升類需求,加速建設覆蓋全域的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著力豐富后大運幸福城的社區表達。
圈圈融合
構建“幸福生活圈”
冬日暖陽給成都蓋上了一層“黃金被”,沐浴著朝陽,一天美好的生活從此刻開始。
“冬天的成都人就像向日葵,對太陽情有獨鐘。”在成都市撫琴街道西南街社區,一處銀杏園濃縮了老成都的幸福生活景象,西南街社區黨委書記羅雅愛看著一大早就趨近“滿園”狀態的杏園打趣道。
“在這里你可以看到愛鳥人士、愛杏人士、愛茶人士等多年齡層的居民,從園區景象、從人群畫像、從生活氣象,都能看到滿滿幸福感?!绷_雅愛表示,相較以往,社區前后的風氣風貌可謂是天差地別,作為成都第一批拆遷安置點,是典型的最成都、最生活老社區,存在很多老舊城區“通病”。
為解決城市建設遺存在街道與社區層面的痼疾,成都對癥下藥。近年來,成都“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補全建強社區商業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通過融合一刻鐘“公共服務圈”“養老圈”“托育圈”“文化圈”等多圈功能,不斷提升城市社區居民幸福生活品質。
在進行成都特色的社區治理建設中,成都率先以50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為示范引領,不斷滿足群眾多樣化、品質化、差異化的美好生活需求。
“自獲批商務部授予的首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點位以來,街區結構、街區商業業態、街區空間資源以及街區配套加速完善?!绷_雅愛表示,“如今社區設施設備與服務供給豐富多元,讓居民幸福底色更加明艷亮眼。”
看著社區一片祥和的景象,羅雅愛十分欣慰:“工作上我是一名社區工作者,生活上我也是一名社區居民,看到社區生活條件越變越好,一種幸福感、自豪感油然而生?!?/p>
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逐步推開的思路,成都“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向著更廣闊的范圍推進,多種類型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正在加快建設。
“我們正好趕上成都系統性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加上居民對醫養需求的日益旺盛,使我們項目從規劃到落地、從建設到運營一氣呵成。”西南街社區最大的一項民生項目“社區智慧醫養綜合體”在今年正式運營,項目負責人張迦澍表示。
項目一經啟用便不斷收獲好評,張迦澍介紹道:“到目前,我們通過規范各種醫養資源,已向周邊多個社區輸送優質高效的服務,初步形成‘養老+醫療+康復’三位一體的業務格局?!?/p>
諸如此類的街道級公共服務設施最能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精神文化。成都自“多圈協同”以來,以“品質需求”為導向,采取“經營主體+公益補充”的方式,不斷引入培育社區社會企業、社區合伙人等主體。
“經過前期協商洽談,我們徹底明確了綜合體的目標定位,重在公益性與普惠性,以實惠的價格、貼心的服務、整潔的環境回饋社會大眾。”張迦澍進一步表示。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得到了街道與社區的大力支持,每天僅需一塊錢房租,使我們有更大的空間讓利給居民,懷著以心換心的想法,我們也要擔起這份責任?!睆堝蠕驹谡麄€項目的角度進行表態。
整合不同資源,成都以西南街社區等試點為代表,為創新老舊小區改造提供了有益探索。
“西南街社區通過植入多元商業主體,引入多重業態,創造性形成社區微型TOD模式,形成吃、住、游全鏈條消費場景。”羅雅愛不忘介紹老舊小區綜合治理的“西南街模式”,這種模式為破解老舊小區改造問題提供寶貴經驗,新場景、新業態、新服務讓老城區煥發出新活力。
據了解,為統攬社區綜合治理和發展,成都在全國率先成立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先后出臺《成都城市社區商業規劃導則》《成都市特色商業街區建設指引》以及全國首部全面聚焦“社區發展治理”的地方性法規《成都市社區發展治理促進條例》等,因地制宜推動社區綜合業態健康有序發展。
城市更新
凝聚共建合力
梧桐舊憶,祠堂街38棵梧桐樹是成都少城時期的歷史遺留,一旁是拆圍增景的人民公園,一旁是城市更新后的祠堂街藝術社區,基于城市文化和肌理,祠堂街商業設施與社區環境建立起生態聯結。
“在社區范圍內,十五分鐘可輕松到達便民設施點?!背D甏┧笤谏鐓^的大街小巷,祠堂街黨委書記陳必琴對每條路花多少時間都了然于心?!拔覀冚爡^17條街道,72個院落,近兩萬常住人口,社區內能一站式配齊教科文衛體等各領域公共設施,也能一站式滿足吃喝游購娛等多方面需求?!标惐厍僬f。
當前,成都圍繞“城市幸福生活”的內在要求,積極回應民生關切,通過提升各類設施、空間、服務的便利性與可及性,高效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
“就拿我們祠堂街社區來講,轄區范圍有著百年公園――人民公園和蝶變老街――祠堂街兩張亮麗名片,對社區整個公共資源都具有明顯帶動作用,加速了老城區的有機更新。”陳必琴表示。
社區功能則更側重于做好老舊小區改造的“后半篇”文章。今年以來,祠堂街社區圍繞“成都市十大幸福工程”建設,配合進行人民公園西北片區老舊小區改造和“少城南”有機更新項目,初步構建“凝聚力量―融合資源―撬動居民―破解難題”治理思路,所形成的“社區自治物業”管理模式,成為老舊小區常態長效治理的基層探索。
“本著做實群眾工作、營造幸福場景、推動資源轉化、塑造組織體系、健全服務隊伍五大原則,著力推動社區物業服務降成本、消盲區、增效益?!膘籼媒稚鐓^自治物業主任趙東林表示。
肉眼可見的變化,著實讓趙東林等一批“新物業人”感到高興:“我們是民辦非企業,始終不以盈利為目的。截至目前,我們物業組織已經成立有十年之久,這十年間,隨著物業在11個全托管院落和24個菜單式服務院落推進成熟,小區衛生、綠化、硬件設施都得到明顯提升。”
在具體實踐中,共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不能僅是某一方面、某一領域的突破創新,免不了凝聚多方合力。成都圍繞政府主導、經營主體、全社會參與的共建體系,已實現5500余個居民小區黨組織覆蓋。
成都市曹家巷社區黨委書記劉異飛感觸頗深:“這些年以來,曹家巷社區黨委面對轄區新變化和新形勢,摸索出一套新時代社區建設的‘楓橋經驗’,結合自身實際,創新形成‘治理共同體’?!?/p>
如今,“十年拆不動”的曹家巷已經是過往歷史,依托社區綜合體,曹家巷鏈接多方資源,成功打造集社區治理、場景營造、民主協商、居民自治等為一體的“多元共治場景”。
在這個以“青年+創業”為主題的社區,所面臨的問題也將是獨一檔,隨著“治理共同體”成為共識,各類矛盾減少86%以上。劉異飛表示:“因為我們社區是以青年群體為主,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我們主要以青年參與為‘探頭’激發出更多活力,致力于在更多領域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創意創業場景。”
建強“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商居聯盟、社區合伙人等合力共建的方式也持續在社區層面發光發熱。趙東林以自身經歷講述著城市共建組織的作用:“我們由社區、物業、商家、居委會達成四方協議,成立商居聯盟,面對各類瑣碎問題,商家居民可先找到物業組織從中調節,極大程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物業這一層。”
透過種種現象可以發現,當居民生活條件改善,幸福感也就自然而然得到提升。據統計,成都的建設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市政等八大類18項公共服務設施超3100處;酒吧、書店、咖啡店數量均超過3000家,分列全國第一、第二和第四;首店經濟、夜間經濟保持全國前列……兼具生活需求與生活美學,成都城市“微更新”成功打造出一批美輪美奐、傳承與創新兼容的生活場所。
做優做強
共享建圈機遇
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成都提出“到2025年,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覆蓋率達100%”,向著既定目標邁進,成都社區建設機遇叢生。
近一個多月以來,成都以便民生活圈為載體,成功舉辦各類主題活動近三十場。12月初,“幸福成都”首屆成都一刻鐘便民生活節在錦江區R29社區生活空間啟動,會上成都對外發布全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機會清單,涉及需求清單3大類80個項目、供給清單4大類102家經營主體。
“興城人居R29算是對未來社區生活空間的一個探索,在這里有符合一老一小一中青需求的社區生活場景,同時也吸引更多優質生活消費品牌進入社區空間?!盧29社區生活空間現場負責人周俊豪十分看好成都社區的建設機遇。
受益于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居民在從家出發15分鐘范圍內,不僅有滿足基本生活所涉及的菜場超市、早餐店、便利店、快遞站點等,還有教育、醫療、娛樂、健身、養老、政務服務等配套。
“可以很清楚得感受到,社區業態正發生巨大的變化,迎合大眾需求,社區多元業態集聚?!敝芸『酪訰29社區生活空間為范本介紹新時代社區變化,從R29社區生活空間正門口開始,左邊是便民生活屋,右邊是24小時運營的洗衣空間,里面還有讀書角、自習室、健身房、政務中心、智慧健康促進中心等一系列“場景+業態”服務。
由R29社區生活空間構建的成都首個3.0版社區生活空間,輻射周邊1.5公里,20余個小區,覆蓋人口超10萬人,項目代表性突出且機遇性顯著。
早上九點,R29便民生活屋的90后小伙陳海龍便要開啟一天的工作。他所經營的便捷實惠理發小店,每天要迎接好幾十個顧客?!懊刻鞆脑缑Φ酵?,除了吃飯的時間,腳不沾地,雖然忙是忙了點,但只要生意好就感覺一切都值得?!标惡}堖呎f邊剪,手上的動作沒有停下分毫。
這樣的景象也不是一開始就有,陳海龍剛從四川綿陽到達成都之時,是機緣巧合進入到現在的便民空間,“剛開始的時候,人是比較少的,漸漸隨著這邊功能越來越完善,人就越來越多,我們的生意也是肉眼可見的好起來?!标惡}堈f。
閑聊之際,正在理發的顧客李先生自發參與進來,對比前后變化他豎起大拇指:“現在方便得多,這邊新增的社區食堂、兒童樂園、24小時健身房等多樣化場景,給全年齡段都提供了便利,特別是社區食堂,每天人特別多,反響也是最好?!?/p>
從他們的描述中不難發現,社區業態和需求相輔相成,獲得感和幸福感保持同頻。在成都,社區建設更側重于公共服務與便民服務的末端互聯,經統籌銜接公共服務圈、養老服務圈、文體服務圈、衛生健康服務圈、便民生活服務圈等專項規劃,精準匹配群眾基本生活和品質生活需要。
順應社區升級趨勢,培優育強將是未來發展方向。據了解,近年來成都從經營主體和市民感受出發,著力優化社區營商環境,制定出臺了社區營商環境的3.0版政策體系,并有效優化開放競爭的市場氛圍,在全國首發“城市機會清單”,8批次2800余條供需信息,完成對接1400余條,成功入選國務院辦公廳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首批十大經典案例,面向全國推廣。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