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智慧口岸”建設拓寬貨運物流“大動脈”
“船邊直提”“抵港直裝”模式的簡稱是“直裝直提”,是指在不觸發海關查驗的前提下,免去集裝箱在港區內堆存與多次裝卸環節,盡可能壓縮進出口貨物在港區堆存時間,實現貨物直接提離或裝船。
“‘直裝直提’模式能為企業貨物裝卸帶來更多的靈活性與便利性,縮減船公司換單、拖車運輸等流程,有效降低運輸成本。”12月18日,比亞迪關務經理劉鋒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直裝直提”方式監管貨物3萬標箱
12月3日,在深圳鹽田港,杭州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的10輛電動校車以“抵港直裝”的方式,到達港口后直接吊裝上船,順利出口前往美洲。
劉鋒介紹:“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生產計劃與碼頭預約抵港時間,在貨物抵達后不落地,直接載運至船邊上船出海,大大提高了貨物的流通速度,保障訂單時效。”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深圳海關通過“直裝直提”方式監管貨物近3萬標箱。這種便利通關模式背后,“智慧口岸”建設功不可沒。
記者在深圳海關口岸通關現場看到,智慧化系統可依據查驗指令推動實現智能分撥、閘口分流、自動吊柜;“海空港暢流計劃”可實現出口貨物智能分流、順勢查驗、嵌入監管;智能電子關鎖取代傳統物理關鎖,強化車輛途中監管,同時減少對正常貨物物流干預,車輛可自動過閘、實時還柜。
深圳海關口岸監管處運輸工具及物流監控科科長鄧小鵬介紹,依托“提前申報”模式,開展“直裝直提”業務,可實時掌握船舶動態、抵離信息、裝船計劃情況,協助優化拖車行駛路線、停靠位置、橋吊吊裝等細節,保障貨物及時提離或按期裝船,大幅提高貨物進出口周轉效率。
深圳海關統計,今年前11個月,深圳市出口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等外貿“新三樣”合計824.2億元,同比增長42.3%。其中,電動載人汽車出口190.8億元,增長273.9%;鋰離子蓄電池出口602.4億元,增長19.4%;太陽能電池出口30.9億元,增長32.1%。
讓高時效性貨物優先通關
“‘新三樣’商品、危險化學品、進境種苗等高時效性貨物可以優先通關,既提升了貨物在運輸及堆存過程中的安全性,又保障了貨物按期裝船。”深圳海關所屬大鵬海關船舶監管一科科長張蕾介紹。
12月1日,經危險貨物包裝使用鑒定合格,博科能源系統(深圳)有限公司的60箱便攜式儲能電源獲簽《出境危險貨物運輸包裝使用鑒定結果單》,隨后該批儲能電源順利趕上船期,出口土耳其、比利時、德國等國家。
“前期我們了解到深圳海關上線了‘5G視頻咨詢’服務,向其12360在線客服求助,沒想到在線客服‘秒回’,危包證申報路徑、查檢流程一目了然。”博科能源系統(深圳)有限公司關務經理唐磊介紹,“深圳海關通過提供上門服務,從便攜式儲能電源的出口貨物分類、包裝要求到危險貨物海運申報資料等各方面開展專業幫扶指導,幫助我們生產的便攜式儲能電源產品順利出口。”
為進一步助力深圳鋰電池產品拓展國際市場,深圳海關還通過技術性貿易措施為企業出口節約合規成本。深圳海關綜合業務處技貿措施管理科的工作人員朱華琛介紹,目前已解決企業電池身份認證、生命周期數據管理等13個技術準入問題,并通過世貿組織通報評議、TBT委員會例會等多雙邊交流機制,推動歐盟不再按照每批次對電池碳足跡作要求。此外,深圳海關亦通過“智慧口岸”建設,打通內陸港口、場站與深圳港間物流壁壘,推動“大灣區組合港”“海鐵聯運”等項目實施,形成港口集群效應。
目前,“大灣區組合港”項目已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9市全覆蓋并延伸至粵西地區。深圳海關還創新推出了“海鐵聯運+抵港直裝”疊加模式,內陸貨物也可通過海鐵聯運抵達鹽田港后可直接裝船離境,有效提升鐵路場站與港口間物流聯通效率。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