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數字經濟強省 湖南擬立法促進數字經濟發展
紅網時刻新聞12月3日訊(記者 吳公然) 11月30日上午,湖南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分組審議了《湖南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
制定本條例十分必要。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總量已突破 1.5 萬億元,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呈現良好發展勢頭。但也存在數字產業缺乏統籌規劃、核心競爭力不強、創新生態不優等痛點難點問題,亟需在省級層面制定出臺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強化頂層設計,完善法規體系,為全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條例(草案)》按照“小快靈”要求,不分章節,共 27 條,涵蓋了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技術生態創新、數字產業規劃布局、產業數字化轉型、數字化治理、保障措施等內容。
數字基礎設施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堅實底座,正在深度賦能各行各業。《條例(草案)》從三方面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一是規定省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統籌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適度超前、布局合理、互聯互通的數字基礎設施體系。二是系統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省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推進云網協同和算網融合發展,實現數據中心、超算中心、智算中心、邊緣數據中心協同共享。三是加強我省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機構等主體應當支持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按照規定開放建筑物、綠地、桿塔等資源,不得設置不合理的條件。
湖南數字產業化步伐加快,但是關鍵軟件等供給能力不足,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與產品較少,平臺經濟規模偏小。為此,《條例(草案)》規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統籌實施各部門各領域數字技術計劃,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引導和鼓勵算力等資源依法有序開放,支持數字經濟產業創新服務平臺和創新創業創造載體建設。規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優化平臺經濟發展環境,引導和支持平臺企業加強數據、產品、內容等資源整合共享和新技術研發應用。
針對湖南數字賦能傳統產業不充分,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還未深度融合的實際,《條例(草案)》規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支持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改造,鼓勵實施制造工位、生產線、車間、工廠的智能化改造和產品的智能化升級;推動運用高適配、快部署、易運維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降低企業使用工業互聯網成本。規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推進數字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創新應用。推進服務業數字化,對交通、物流、金融、教育、醫療、文旅等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作出具體規定。
數字技術在數字政務、智慧城市、數字鄉村等多領域數字化應用場景亟待進一步挖掘。為此,《條例(草案)》規定數字技術在政府履行職責方面的創新應用,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促進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數據按需共享、業務高效協同。規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建立健全智慧城市評價激勵體系,以需求為導向,實現城市運行綜合管理數據互聯互通;推動數字技術在鄉村教育、醫療衛生、農村社保與就業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廣泛應用。規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推進信息無障礙建設,制定和完善老年人、殘疾人等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群體在出行、就醫、消費、辦事等方面的服務保障措施。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