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發布藍皮書:中國互聯網普及率達76.4%
● 本報記者 楊潔
11月8日,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發布重要成果性文件――《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3》和《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3》兩本藍皮書。兩本藍皮書由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牽頭編撰,聚焦互聯網發展的新動態、新趨勢、新變化,回顧成就、總結經驗、分析形勢,為全球互聯網發展與治理提供思想借鑒與智力支撐。
今年是中國第十年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院長夏學平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從2012年到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50.2萬億元,在互聯網應用、網民數量、人工智能發展等多方面領跑全球。從2012年12月到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從5.64億增加到10.79億,互聯網普及率從42.1%提升至76.4%,形成了世界上最為龐大、生機勃勃的數字社會。
數字經濟驅動高質量發展
夏雪平表示,十年來,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實現跨越式提升,寬帶網絡平均下載速率提高近40倍,移動通信網絡由3G演進到5G,并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5G網絡。互聯網企業蓬勃發展,我國互聯網上市企業數量從50余家增長至接近160家,字節跳動、拼多多等互聯網企業異軍突起,頭部互聯網企業規模不斷壯大。
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副院長李穎新表示,截至今年9月,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318.9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達7.37億戶;千兆光網已具備覆蓋超過5億戶家庭的能力;“東數西算”工程從系統布局進入全面建設階段,算力總規模達每秒1.97萬億億次浮點運算。
“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在這其中,數字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李穎新說。據國家統計局測算,2022年“中國創新指數”同比增長5.9%。數字技術是創新最活躍、最富活力的領域。一年來,我國在新一代移動通信、集成電路、基礎軟件、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此外,前三季度,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生產穩步恢復,信息通信行業整體運行向好,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運行態勢平穩,軟件業務收入兩位數增長。數字技術創新消費場景,網絡銷售表現搶眼,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10.8萬億元,同比增長11.6%;直播電商等新業態發展勢頭強勁,全國直播電商銷售額達1.98萬億元,同比增長60.6%,占網絡零售額的18.3%。海關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7萬億元,同比增長14.4%,與30個“絲路電商”伙伴國跨境電商進出口占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超三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與此同時,產業數字化轉型全面加速。李穎新表示,農業領域,農業數字化加快向全產業鏈延伸,農業生產信息化率超過25%。工業領域,數字技術與制造業滲透融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協作效率,截至今年6月,全國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60.1%和78.3%;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今年一季度突破1.2萬億元。服務業領域,數字技術與服務業融合,成為支撐實體經濟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調研顯示,近半數物流企業選擇數字化改造和倉儲設施升級作為未來方向。
全球關注新技術風險挑戰
夏學平在介紹《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3》內容時表示,從全球互聯網發展來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逐漸成為大國關注焦點,信息技術創新引領社會變革,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新興技術進入發展快車道,同時,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治理也引發全球關注。
在有關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風險監管方面,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網信理論與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姜淑麗介紹,聯合國成立人工智能高級別咨詢機構,旨在處理全球人工智能監管事宜;前不久在英國召開的首屆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會上,中國、美國、歐盟等與會方共同達成《布萊奇利宣言》,表示各方需要共同努力,識別并共同監管人工智能帶來的風險。
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也在通過制定法律、發布指導規范文件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人工智能治理能力。姜淑麗介紹,歐盟對人工智能采取分級分類監管模式;美國2023年10月底出臺《關于安全、可靠和可信賴的人工智能行政命令》,提出建立AI安全與保障的新標準,并規定保護用戶隱私、促進公平和公民權利等內容;中國堅持安全與發展并重的原則,為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營造創新生態,同時重視防范風險,制定人工智能監管規則。
2023年7月,中國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是全球范圍內首部針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管理辦法。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中國發起“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明確提出發展人工智能堅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通過對話與合作凝聚共識,構建開放、公正、有效的治理機制。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