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中國館展示自貿區十年成就
在第六屆進博會上,2500平方米的中國館成為國家展中最具人氣的場館。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十周年成就展布置在中國館入口處。一條采用數字孿生技術、裸眼3D技術打造的“自貿試驗區建設時光隧道”,將自貿試驗區十年建設歷程以中國傳統水墨山水畫卷的形式鋪展開。漫步其間,22個自貿試驗區的勃勃生機撲面而來。
繼續前行,能看到多個關于自貿試驗區“第一步”的介紹:中國第一張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單行本、首個外商獨資整車制造項目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首家外商獨資金融類投資性公司安本、首家外商獨資證券公司摩根大通落戶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自貿試驗區推出的一大批改革開放舉措,有效發揮了制度創新“頭雁”效應,截至2023年10月,共計有302項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向全國復制推廣。
來到“開放發展排頭兵”部分,第一臺國產四臂腔鏡手術機器人、國產半導體硅片以及區內企業完全自主研發的存儲芯片引人駐足圍觀。這些成果背后,是上海自貿試驗區為構建以“中國芯”“創新藥”“智能造”“藍天夢”“未來車”“數據港”等六大硬核產業為核心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付出的不懈努力。
“眼前這臺手術機器人是我們獨立自主研發的,打破了外國長達20年的技術壟斷,解決了關鍵領域的卡脖子技術,實現了國產替代。”微創(上海)醫療機器人有限公司首席商務官劉雨告訴記者,公司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自貿試驗區提供的支持密切相關。“除了政策支持外,還有資金課題的支持。我們從一個研發小組逐步成長起來,離不開上海市政府、自貿區管委會等在各方面的支持和培育。”
自2013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以來,自貿試驗區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已成為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名片。2022年,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222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
一位外企觀展人員在參觀了自貿試驗區建設十年成就展后表示:“我一直看好中國市場和發展前景,這次到上海參加進博會也是為了尋找一些機會。這個展覽能夠幫助我了解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對我們拓展中國市場有不少啟發,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對中國市場的信心。”(經濟日報記者 王明昊)
隨便看看:
- [資訊]廣東揭西一路虎失控致2死3傷 警方最新通報:排除酒駕毒駕
- [資訊]百強房企前四月銷售額同比增超12% 千億元房企數量增至6家
- [資訊]娛樂圈的道德標準需要提高,王寶領事件敲響警鐘
- [資訊]“五一”假期,中國交通顯實力
- [資訊]智繪天津丨共話智能創造未來 主題征集活動火爆進行中
- [資訊]景區景點加強假日消防監督 保障游客出行安全無憂
- [資訊]中央財政下達資金100億元,支持春耕生產――“百億補貼”送給
- [資訊]小公廁大民生,奉賢區積極推進環衛公廁適老化適幼化改造工作
- [資訊]潘石屹想回來?曾套現300億舉家赴美,如今海外百億資產危險了
- [資訊]安徽省發改委最新通知!調整全省道路客運燃油附加費標準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