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風景線”發展潛力大
在河北,國家“一號風景大道”兩側滿目金黃的草毯,山巒起伏,獨特的景色讓人流連;在四川,大峨眉旅游北環線新修的高速收費站設計融入夾江年畫等文化元素,線路聯通眾多旅游項目……當前,隨著游客出游半徑顯著擴展,全域旅游快速發展,交通與旅游融合成為新發展趨勢。
交通運輸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旅游屬性,高速公路服務區、旅游公路也可以成為旅游打卡地。然而,當前交旅融合在理念、能力和效果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阻滯交旅融合深度發展。例如,交旅融合的同質現象較為普遍,“和而不融”仍然明顯,發展機制不健全,人才結構性短缺,專業政策指引不足,社會認可度、普及度不夠;等等。為突破交旅融合困境,應深挖交旅融合潛能,推動我國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對此,應以實現“快進、漫游、深體驗”為目標,將交通和旅游要素進行深度滲透、交叉和重組,實現交通功能旅游化、旅游交通智慧化、交旅產品共享化,以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完善體制機制是保障。體制機制的深度融合為交旅融合發展提供了推動力。要完善交旅融合發展規劃,加強跨部門、跨行業和跨區域交旅融合的體制機制、規劃、標準等建設和改革。健全交旅融合運行機制,如溝通協調機制落實主體責任、資金保障機制提升資金使用效益等。構建交旅融合法律政策體系,推動政策法律化,加快交旅融合法律法規的體系構建,破除機制改革壁壘。
貫通產業資源是基礎。在協調貫通交通和旅游兩個產業資源的基礎上,交旅深度融合要往橫向走、往上下游走。往橫向走,培育帶動旅游地沿線產業發展,通過交通旅游與工業、農業、文化等相關產業的融合,實施“交旅+”戰略,催生交旅新業態、經濟新動能。往上下游走,可將現有的交旅融合產業鏈盡可能向上下游擴展延伸,向上游到基礎產業環節和技術研發環節,向下游到市場擴展環節,深化上下游整體對話。
豐富產品服務是主體。要不斷豐富優質旅游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讓游客“愿意來”且“留得住”。應針對性擴大交旅產品的多樣性、豐富度和時間空間的覆蓋度,形成功能完善的交旅融合設施網絡。同時,交旅服務包括公路沿線、服務區等旅游服務設施,紅色旅游、鄉村旅游等交通基礎設施,定制化旅游運輸服務、網格化的服務管理機制、旅游客運安全管理等。在這些方面,還應下功夫不斷完善,滿足游客需求。
培育科技人才是支撐。科技與人才深度融合是交旅融合發展的題中之義。應提升交旅融合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構建交旅融合大數據中心體系、交旅融合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等,加強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智慧出行服務體系建設,發揮智慧產業牽引作用。通過政策引導和教育教學等形成跨學科與多維度復合型交旅人才培養模式,科學調整交旅從業人員的數量、比重、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張 婕)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