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養老體系建設累計投入7.91億
“這里水草美、鳥兒成群飛……”9月13日上午,石嘴山市惠農區南街街道辦事處礦務局社區“塞上樂齡”老年大學教室內,40多名學員引吭高歌。這里開設了朗誦、合唱、舞蹈、繪畫等10門課程,開校一年多來,培訓學員500余人次。
70歲的師女士是一名乳腺癌患者,前后做過兩次手術,為了調整心情讓自己從疾病的陰霾中走出來,師女士走進老年大學,先后學習了繪畫、合唱等。師女士說:“這里環境好,能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課程,還認識了很多朋友,讓我更加堅定了走出陰影過好每一天的信念。”
“礦務局社區地處惠農區老城區中心地帶,轄區以老舊小區為主,周邊居住的老年人對精神文化需求非常強烈。”礦務局社區黨委書記趙艷介紹,2022年5月,在自治區民政廳支持下,街道辦利用原寧煤集團移交服務用房,成立礦務局社區“塞上樂齡”老年大學,老年大學現有教師8名、學員265人。學員們還積極參與禁毒宣傳、下鄉演出、助殘關愛、文化互助養老等社會公益活動。
2022年以來,惠農區積極爭取“塞上樂齡”老年大學項目資金,支持開辦了9所“塞上樂齡”老年大學,讓轄區老年人出家門就能進校門。
這邊,老人們為走出家門、踏進校園而開心。那邊,家住賀蘭縣虹橋御景小區的沈建國老人卻在為如何不出門而傷腦筋。不過,隨著家庭醫生馬曉懷的到來,沈建國皺著的眉頭逐漸舒展。
“小馬,謝謝你為我們‘家床’病人提供耐心細致的服務,要不是有你,我每隔三個月就得坐著輪椅去醫院?!鄙蚪▏鴮ι祥T給自己測血糖量血壓的馬曉懷連番感謝。而他口中的“家床”就是家庭病床,以家庭為場所,讓病人在熟悉的家庭環境中接受醫療服務和護理。
家庭病床服務模式是對有“建床”需求的簽約居民,由患者或其家屬提出申請,對符合“建床”標準的患者,按“一人一檔”的原則設立健康檔案,納入家庭病床管理體系。家庭醫生根據患者健康狀況,定期提供會診、隨訪等上門醫療服務。2021年,我區提出在全區開展家庭病床試點工作,賀蘭縣虹橋社區衛生服務站便是其中一個。
賀蘭縣疾控中心副主任侯海龍介紹,自今年1月開展家庭病床試點項目以來,虹橋社區衛生服務站已累計開設家庭病床350余張,為轄區內“建床”患者開展孕產婦隨訪,創傷后換藥、拆線、康復治療等服務項目,醫務人員上門開展醫療衛生服務1200余人次。
虹橋社區衛生服務站站長戴建鵬表示,家庭病床服務醫療費用納入醫保統籌基金的支付范圍,截至目前,為群眾累計減少了4萬余元的支出。通過“病床設在家、醫生走上門”的形式,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打通醫療護理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實現醫防融合。
2022年以來,自治區民政廳依托老年人活動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開辦社區老年大學站點78個。同時,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妥善解決老年患者的就醫問題,推動自治區本級福彩公益金55%以上用于養老服務,統籌發改、人社、衛健、稅務、醫保、殘聯等部門資源,扶持養老服務發展。近年來,寧夏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累計投入資金7.91億元。2022年至今,投入自治區本級財政資金4.12億元,爭取中央資金7894萬元,吸引社會資金投入1.2億多元,政府政策支持下的養老服務市場化運營良性機制逐步形成。(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王若英 王曉龍)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