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開展防沙治沙工程建設
4月15日,在位于科爾沁沙地的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南三蘇木”治理區,防沙治沙工程建設如火如荼進行。
來自中央宣傳部、中國記協、國家林草局、中國科學院等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中國綠化基金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螞蟻森林基金會等社會組織,北京市海淀區,內蒙古自治區相關部門,以及中廣核等興安盟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聯合體成員單位,與當地干部群眾一起,共同在科右中旗植樹造林種草,為漫漫黃沙披上綠裝。
中宣部作為科右中旗的定點幫扶單位,自2015年8月開展幫扶以來,支持科右中旗持續走好“吃生態飯”的路子,組織協調各方力量參與科右中旗生態建設,全旗森林覆蓋率和草原植被蓋度實現“雙提升”。科右中旗也成功創建成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今年,中宣部又組織中央宣傳文化單位和社會公益力量全面參與到科爾沁沙地殲滅戰中來,通過公益宣傳、“互聯網+”和建設“楓榆同舟”同心林、記者林、協會林等模式,幫助科右中旗打好科爾沁沙地殲滅戰,講好防沙治沙的生動故事,激發各族干部群眾投身防沙治沙的熱情和干勁。
科右中旗位于科爾沁沙地腹地,是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的“主戰場”之一,興安盟405萬畝沙地中,科右中旗占402萬畝。據悉,今年全盟計劃完成沙化土地治理37萬畝、鹽堿地治理改良4251畝,配套落實防沙治沙新能源裝機90萬千瓦,力爭殲滅全部5.9萬畝裸露沙地。
在治理過程中,興安盟按照自治區推進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決策部署,立足實際提出“滅黃、治白、增綠”目標和新能源治沙、科學治沙、群眾治沙、社會治沙、效益治沙協同治理模式,抓好責任、任務、時限“三落實”,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力爭到2029年提前一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務,全面打贏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切實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