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秦州花牛蘋果探種養“雙保險”:畜禽糞污變“肥水”
仲春時節,甘肅東部鄉間土壤漸漸解凍。走進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花牛蘋果優產區的天水市秦州區皂郊鎮西坡梁,果農們正忙著準備今年花牛蘋果的補苗春栽。在連片林地對面的山頭,秦州區林聯蘋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馮東帆,卻忙著為一處養豬場的5000多頭豬替換新舍,清理畜便。
十多年前,天水花牛蘋果的市場趨于飽和,眼見蘋果的銷售額一天不如一天,馮東帆很是著急,“要想提高果品的質量,用什么肥料就很重要。最好的肥料還得是動物糞便做成的有機肥。”馮東帆說。
“做單一種植還是有風險。趕上蘋果銷量不好,再加上買肥料的開銷,負擔很重,不如開一家養豬場配套發展。”2017年,在秦州區畜牧獸醫事務服務中心的技術指導下,馮東帆注冊成立了天水潤聯牧業有限公司,發展年產1萬頭豬的豬場。“2019年養豬場投產,趕上了好行情,帶領村民們掙了不少錢。”馮東帆笑著說。
豬場產生的糞污經過地下管網,進入三級沉淀池固液分離后,固體經腐熟發酵后制作成固體有機肥,厭氧發酵后的液體有機肥通過水肥一體化管網輸送到蘋果園區,實現了種養循環利用,也提升了果品品質。“蘋果行情好,就在蘋果上多賺,豬肉市場行情好,就從賣豬上多賺,等于上了‘雙保險’。”馮東帆說。
無獨有偶,在秦州區皂郊鎮楊灣村豐緣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閆小剛為了種好蘋果建了養雞場。“有機肥還田,種出的蘋果硬度、色度、品質都好,去年每斤紅富士賣到5到6元。”閆小剛說。春播時節,閆小剛一刻也不得清閑,他既要去果園準備果樹育苗,還要將15萬只雞產生的糞污加工成有機肥,為“訂單農戶”提供足夠的“肥水”。
記者在合作社的有機肥加工車間看到,經過堆肥、造粒、翻拋、發酵、篩選等流程后,原本令人避之不及的糞污,“搖身”轉化為改善土壤、培肥地力的“香餑餑”。閆小剛介紹說,該合作社去年春播期間銷往附近村鎮260多噸有機肥,走出了一條資源化利用、綠色生態循環發展的路子。
秦州區畜牧獸醫事務服務中心主任邵小強表示,近年來,秦州區積極推廣“畜—果、畜+有機肥”等資源化利用模式,鼓勵種植大戶施用有機肥,拓寬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途徑,促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實現了種養結合的綠色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完)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