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賀蘭山網評:春運大潮映照出新時代活力影像
華北平原,首都機場航站樓內,火紅的燈籠、喜慶的年宵花和“新春游園會”主題景觀營造出溫馨的節日氛圍;中原腹地,洛陽龍門站裝點一新,書法愛好者揮毫潑墨為南北旅客送春聯;西南地區,C6006次列車在川青鐵路成都至鎮江關段飛馳,“格桑花”班組用漢藏雙語表達出行祝福……
春運是一部熱氣騰騰的“流動史詩”,折射中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1月26日是春運第1天,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近1.9億人次,環比增長9.5%,比2023年同期增長19.7%。客運量同比,鐵路增長78%,水路增長48.6%,民航增長111.8%。公路人員流動量同比增長16.6%。
這是疫情防控轉段后第一個常態化春運,南來北往,路通人暢,“流動中國”活力十足。回家路上,涌動著中國人對團圓的溫暖期盼。坐汽車、乘高鐵、搭飛機,游子踏上歸家團聚的路途;逛廟會、備年貨、看演出,張燈結彩的大街小巷年味升騰;生產加力、旅游走熱、餐飲升溫,發展動能積聚增強。40天里,預計90億人次出行,將創歷史新高。春運,是出行的高峰,更是一次情感的交融與匯聚。
持續增長的客流量,忙中有序的路途,彰顯的是流動中國的生機與活力。回望半個多世紀前,1954年,“春運”二字首次出現在媒體上。那時,許多人坐著綠皮火車,慢慢“顛”回家鄉。改革開放之后,每年的摩托大軍,千里頂風冒寒,趕回家吃年夜飯。如今一晃幾十年,人們乘坐的交通工具更加先進、更加多樣,家的“時間距離”也越來越近。
今年春運,交通運輸部門充分發揮綜合運輸優勢,加強各種運輸方式運力儲備和統籌調度,努力提升綜合運輸服務能力和水平。15.9萬公里鐵路上,平均每天有1.27萬列客運列車提供保障;數千條航線,平均每天有1.65萬航班在空中往來穿梭。
服務升級,平安筑底,出行路上滿滿暖意。網上買票,刷證進站,無論是花費的時間還是精力,現在乘車都比以前省事太多,回家越來越方便。新能源車車主用手機小程序下了訂單,服務區工作人員就會將移動充電機器人駛至車輛附近提供充電服務。以前人找充電樁,如今變成充電樁找人。科技推動時代發展,服務推動“流動中國”升級。
新方式新線路激發新潛力。中國是全球汽車大國,2023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35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5.23億人。據交通運輸部官員介紹,今年春運選擇自駕出行的客流約72億人次,將創歷史新高。今年延續春節期間小汽車高速公路免費通行政策,并將時長增至9天。僅受益人群規模而言,在全球絕無僅有。多地服務區還增加移動衛生間、移動充電設施、延長停車區,為途經車輛提供暖心服務。
流動中國,活力時代。沒有大批人員的流動就沒有繁榮發展的活力。春運續接百業,呈現一個生機勃勃、活力旺盛的中國。各方多措并舉,跨區域、跨領域協調統籌,改善全程出行體驗,讓春運出行從“走得了”轉向“走得好”。(寧夏新聞網特約網評員 張全林)
隨便看看:
- [分析]讓文物說話,豐富歷史文化滋養(現場評論?文化地標看傳承發展①
- [分析]起底電詐⑥丨“噓寒問暖”還是“飛來陷阱”?你的“領導”可能不
- [分析]“2023年中國有約國際媒體主題采訪團” 吉林我們來了!
- [分析]第七屆雅迪717全球騎行節快樂開騎,雅迪冠能旗艦再成現場頂流
- [分析]“好品”相約 山海相逢!品牌農產品推介活動啟幕
- [分析]講述港澳青年追夢筑夢圓夢的故事 “逐夢灣區――港澳青年在深圳
- [分析]清炸彈就用了近3年的鐵路,開通18個月了……
- [分析]積極探索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
- [分析]多所高校2023年高招政策陸續出爐:新專業新模式 以“新”順
- [分析]全球首個迪士尼“瘋狂動物城”主題園區年底開園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