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更大力度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
在12日舉行的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機構司副司長林曉征介紹了投資端改革整體情況。
據介紹,近年來,證監會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積極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參與資本市場,取得階段性成效。截至2023年底,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保險資金、年金基金等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合計持有A股流通市值15.9萬億元,較2019年初增幅超1倍,持股占比從17%提升至23%,已成為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其中,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5.1萬億元,持股占比從3.8%提升至7.3%,成為A股第一大專業機構投資者。
2023年,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全面落地,是我國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本市場改革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立足推動注冊制改革走深走實的新階段,如何構建長期資金、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共同發展的良性機制,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統籌做好頂層制度設計。目前,證監會正全面對標中央金融工作會精神,研究制定《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行動方案》,作為未來一段時期統籌解決資本市場中長期資金供給不足等問題的行動綱要。總的思路是,以加大中長期資金引入力度為重點,以優化資本市場投資生態為基礎,以建設一流投資機構為抓手,全面推進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著力提高投資者長期回報,促進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居民財富的良性循環。
2023年,證監會在推動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等方面開展了系列工作。
公募基金方面,引導行業堅持投資者利益優先,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一是系統推進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降低投資者成本。行業130余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發布降費公告,降費產品超3300只,初步測算,平均每年將為投資者節約成本約140億元。推出首批浮動管理費率試點產品,豐富產品投資選擇。強化披露要求,進一步提高基金費率透明度。二是支持權益類基金逆周期布局。加快權益類基金注冊節奏,下半年權益類基金的周均注冊數是上半年2倍以上。支持基金公司加大跟投力度、增強與投資者的利益綁定,2023年基金公司自購旗下權益類基金規模超40億元。著眼于為投資者創造長期投資收益為目標,研究建立基金公司“逆周期布局”激勵約束機制。
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方面,著力提升長期資金權益投資的積極性與穩定性。一是配合金融監管總局降低保險公司投資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科創板股票等標的資本占用風險因子。二是配合財政部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實施3年長周期考核。三是積極支持保險資金開展長期股票投資試點,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作為首期試點機構,擬共同出資規模500億元,聚焦投資二級市場優質上市公司,目前該項目進入落地階段。
下一步,證監會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要求,在中央金融委統一領導下,協同相關部委,深刻把握監管的政治性、人民性,扎實推進制度建設,更大力度引入市場中長期資金。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