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東勝區能源產業轉換賽道
11月17日,億利集團新能源高效光伏組件項目正式投產。這個沙漠地區新能源項目全部達產后,預計實現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
該項目成為內蒙古東勝區能源產業轉型發展的生動縮影。煤炭一度占據絕對優勢的東勝區,由地下轉入地上、由地面轉向空中,開始奔“綠”向“新”、追“風”逐“日”搶入新賽道。
“建綠色礦山,還山川秀麗”活動開展以來,巴音孟克納源煤礦已完成復墾綠化達1600公頃,其中通過驗收的復墾面積1360公頃。塔拉壕煤礦建成的光伏項目,可幫助礦區每年節約綜合能耗614噸標準煤、減排498噸二氧化碳。資料顯示,目前東勝區露天煤礦完成復墾綠化7472公頃,植樹62萬棵,種草5600多畝。全區29座煤礦中的22座,已創建為自治區級綠色礦山。
在鄂爾多斯風電裝備制造標準化廠房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們繁忙有序,建設正酣。廠房建成后,將用于中車株洲所“智能風機總裝基地項目”。項目達產后,將具備大功率風電整機生產能力,產品輻射華北、西北地區。
面對新時代能源產業的新機遇和新勢頭,東勝區不斷擴大“風、光、氫、儲、車”產業集群。今年從春到冬,新能源產業千帆競發。3月,時代新材蒙西大型葉片智能制造基地開工,將建成12條大型智能生產線。4月,萬裕高性能新能源電子新材料生產基地項目簽約,分三期建設60條高性能新能源電子新材料生產線。6月,東風柳汽鄂爾多斯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簽約,將建設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銷售、服務及應用推廣中心。10月,內蒙古自治區首臺高溫堿性制氫電解槽正式下線……
即使在煤炭保供工作中,東勝區的智慧陸港也令人耳目一新。這個集屋頂光伏、充換電站、新能源汽車、氣懸浮管道為一體的智慧園區,通過“新能源+數字陸港+散改集”運營模式,實現了鄂爾多斯及周邊地區煤炭短途運輸低碳化變革。在陸港內,新能源重卡充可實現5分鐘全自動換電,裝卸作業過程不見任何煤渣粉塵散落。
“煤炭終有一天要挖盡,城市發展必須進行可持續謀劃。”東勝區委書記高屹東表示,提高發展“含金量”,依靠煤而不依賴煤,既要提高“含綠量”守好舊陣地,又要提高“含新量”開辟新賽道。(經濟日報記者 陳力)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