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向北京調水100億立方米
科技日報北京6月12日電 (記者付麗麗)記者12日從中國南水北調集團獲悉,截至6月12日15時20分,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全面通水以來,累計向北京市調水量達100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600萬,中心城區供水安全系數從1.0提升至1.3,水質始終穩定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及以上。
據介紹,北京市水資源曾嚴重短缺,南水北調工程開工之前,北京多年平均年人均水資源量不到100立方米,遠低于國際公認的年人均水資源量500立方米的極度缺水標準。
2014年底“南水”進京后,北京市年人均水資源量由100立方米提高到150立方米左右,極大緩解了首都水資源緊缺形勢,有力提升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水平,也為城市副中心、大興國際機場等重點區域提供了水資源支撐。
近日,隨著昌平新城地表水廠進行通水調試,北京接納“南水”的水廠已達15座。北京市逐步構建起與首都定位相適應的水資源保障體系。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沿北五環、東五環、南五環及西四環形成一個輸水環路,全長約107公里,滿足了“南水”、密云水庫水、地下水三水聯調需要。
目前,“南水”已占北京城區供水的70%以上,供水范圍基本覆蓋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經開區等區域。北京市利用南水北調配套密云水庫調蓄工程反向輸水,累計向密云水庫、懷柔水庫、大寧調蓄水庫、十三陵水庫等存蓄水量約8億立方米。2021年10月,密云水庫蓄水量達到35.79億立方米,創建庫以來最高紀錄。
此外,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后,通過水源置換,源源不斷的“南水”增加了北京生態文明建設的底氣,長期被城市生產生活擠占的生態用水得到退還。北京水資源公報數據顯示,北京生態環境用水量從2014年的7.2億立方米,增加到2023年的16.36億立方米。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