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重振“AI信仰”:上財季凈利潤激增超7倍,帶動算力等概念股大漲!
2月22日,A股人工智能相關概念陷入了集體“狂歡”。人工智能、東數西算、AI算力指數、IDC算力、光刻機、云計算等指數大漲,漲幅均接近或超過了5%。

而此次股價大漲背后的導火索,是大洋彼岸的芯片巨頭英偉達“炸裂”的成績單。
2月21日美股盤后,英偉達發布了截至1月28日的2024財年第四財季財報,2024財年凈利潤近300億美元,第四季度凈利同比增逾7倍。
財報發布后,英偉達盤后股價一度漲超10%,最終漲幅維持在9.08%左右。
凈利“狂飆”7倍
英偉達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1月28日的第四季度營收為221億美元,環比增長22%,同比增長265%,凈利潤實現122.85億美元,環比增長33%,同比增長769%,GAAP攤薄后每股收益為4.93美元。
2024財年,英偉達收入增長126%,達到609億美元,凈利潤297.6億美元,同比增長581%,GAAP攤薄后每股收益為11.93美元。財務數據均超此前業績指引。
同時,該公司對下一季度的業績作出指引,預測2025財年第一季度的銷售額將達到240億美元,上下浮動2%,遠高于華爾街預期的221.2億美元。GAAP和非 GAAP毛利率預計分別為76.3%和77.0%,上下浮動50個基點。
分業務來看,英偉達核心重頭的數據中心業務在第四季度再次創下歷史新高,達184億美元,環比增長27%,同比增長409%。該業務全財年收入達475億美元,同樣創下了歷史記錄。
“加速計算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經達到了臨界點。全球各公司、各行業和國家的需求正在激增。”黃仁勛表示,目前,總體供應狀況正在改善,但仍面臨短缺。由于訂單火爆,供應受限狀況將在全年時間內持續下去。
此外,英偉達的游戲業務第四季度營收為29億美元,與上一季度持平,同比增長56%,全年收入增長15%,達到104億美元;專業可視化業務第四季度營收為4.63億美元,環比增長11%,同比增長105%,全年收入增長1%,達到16億美元;汽車業務第四季度營收為2.81億美元,較上一季度增長8%,較上年同期下降4%,全年收入增長21%,達到11億美元。
英偉達股價2月21日美股收于674.72美元,跌2.85%,總市值1.67萬億美元。財報發布后,公司盤后股價一度漲超10%,截至發稿,股價漲幅9.08%。
受益于英偉達全方面超預期的強勁財報,國內相關概念股也得到了極大提振。2月22日收盤,A股東數西算、AI算力指數、IDC算力、光刻機、云計算等指數大漲,漲幅均超過了5%。
截至2月22日收盤,銅牛信息漲20.00%,依米康(300249.SZ6)漲19.96%,首都在線(300846.SZ)漲17.69%,寒武紀-U(688256.SH)漲9.88%,云賽智聯(600602.SH)漲10.05%,浪潮信息(000977.SZ)漲5.12%中科曙光(603019.SH)漲8.36%,易華錄(300212.SZ)漲8.72%等。
今年2月,首都在線就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2022年至今陸續投入資金購買了一定數量的英偉達GPU芯片,包括A100、H800、A5000、4090等10多個型號,根據客戶需求建立了安全的庫存水位線。同時,公司已與多家國內外服務器芯片廠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未來亦會根據公司發展需求積極尋找優質戰略合作伙伴。
銅牛信息于去年8月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已經采購英偉達產品用于研發項目。
不過雖然眾多上市公司帶著“英偉達概念股”的噱頭而走高,但英偉達目前和中國市場還有一定的阻隔。
“盡全力加入中國市場”
去年10月18日,美國更新了出口管制規定,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某些國家實施了新的顯卡制裁,其中包括但不限于A100、A800、H100、H800、L40、L40S?以及消費級旗艦型號RTX 4090。
之后,來自中國市場的收入出現了大幅下降。
華芯金通半導體產業研究院院長吳全做了一個相對夸張的比喻:“如果以不考慮中國市場,英偉達可能增長100%來考慮,加上中國市場,增長可能將達到200%。”
所以對于英偉達而言,中國仍是一個具有巨大誘惑力的市場。
英偉達方面表示,公司已開始向中國市場少量供應替代產品。美國政府去年10月制定新的出口管制法規之后,公司來自中國地區的數據中心收入顯著下降,目前公司還沒有從美國政府獲得向中國運送限制類產品的許可證,但英偉達已經開始向中國地區運送不需要許可證的替代產品。
黃仁勛表示,英偉達響應了美國政府針對中國的出口限制措施,并花時間推出經過調整的替代產品,已經開始為中國客戶供應樣品,將在遵守出口限制的前提下“盡全力加入中國市場的競爭并希望取得成功”。
前人工智能NLP企業首席科學家、千芯科技董事長陳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國內算力需求持續上漲,中間的算力空缺很大程度上由國內外的IDC和GPGPU存貨填補。
據多名業內人士透露,雖然暫時還沒有特別完美的英偉達替代方案,但國產AI芯片依然有很多機會。
吳全認為,國內的部分企業自研芯片的性能或已能比肩英偉達的部分芯片,目前的差距更多在于生態的普及性,性能只是其中一個維度。“可以說國內已初步具備英偉達的‘平替’方案,仍需要時間發展。”
伴隨著生成式AI的跨越式發展,未來算力需求將進一步爆發,芯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是市場寵兒。
黃仁勛預計:“未來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規模將在五年內翻番,代表著每年數千億美元的市場機會。”
受英偉達亮眼財報帶動,截至發稿,半導體板塊美股盤前普漲,超威半導體漲逾6%,應用材料漲逾4%,美光科技漲逾2%,英偉達盤前漲12%。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