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增至475家 A股“北京板塊”總市值保持全國第一
來源標題:上市公司增至475家 A股“北京板塊”總市值保持全國第一
截至去年底,北京A股上市企業達到475家,總市值為20.86萬億元,排名保持全國第一。這是記者從昨天(31日)舉行的2023年首都資本市場年度大會上了解到的。大會發布的報告勾勒出資本市場“北京板塊”的最新全貌。去年全年,北京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37家,“專精特新”成為一大亮點。
去年新增37家境內外上市公司
會上,北京企業上市綜合服務平臺發布的《2023年首都資本市場報告》顯示,在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的市場定位下,各板塊之間差異化發展特色進一步強化。
截至2023年12月31日,A股共有5335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83.73萬億元。按上市日計算,去年共有313家公司登陸A股,首發募集資金合計3564.87億元,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IPO公司數量和募資總額,均超過全部IPO公司的八成。報告認為,這體現出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企業發展的大力支持。
資本市場“北京板塊”也在日漸壯大。根據報告,去年全年北京新增全球上市公司達37家,其中包括A股22家,港股8家,美股7家。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末,北京市共有475家A股上市企業,總市值20.86萬億元,排名全國第一。
“北京市上市企業‘專精特新’特征明顯,深度參與相關產業鏈,成為產業鏈中堅力量。”服務平臺相關負責人在解讀報告時表示,北京上市公司有不少市場認可度高的細分行業龍頭,尤其在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產業表現突出。以去年新增的22家A股上市企業為例,其中有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達到41%。“專精特新”企業的估值及流動性,也普遍高于平均水平。
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加大研發投入
PE/VC(即私募股權投資/風險投資)滲透率高,是北京市IPO企業的另一突出特色。報告數據顯示,在去年北京A股上市公司中,有16家曾有PE/VC投資,參與的機構包括深創投、達晨智財、真格基金、清控銀杏等。
如九州一軌獲得北科創投、基石基金、燕創資本、京投發展、廣州基金、時代伯樂等投資機構的融資,三博腦科獲得博鑫匯通、順澄資本、凱泰資本、德聯資本、宏鼎投資、泰康資產等機構的融資。服務平臺相關負責人解釋,PE/VC滲透率高,意味著北京企業發展質量高,得到了資本的認可,投資機構投資意愿強。
從2023年前三季度來看,北京上市企業的經營情況、盈利能力進一步恢復,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優于A股整體表現。同時,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加大研發投入,前三季度共投入研發費用2773.42億元,同比增長9.67%,研發強度全國領先。
另一組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北京市上市企業共完成57筆股權融資,包括首發及增發、配股、優先股、可轉債等再融資,融資金額2150.03億元;北京市上市企業共發行債券611只,融資金額22105.69億元。北京市上市企業去年全年直接融資金額保持全國第一,融資能力強。
精準服務助力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鉆石工程”2023年首都資本市場年度大會由北京市金融監管局、中關村發展集團指導,北京企業上市綜合服務平臺主辦。如何進一步發揮好資本市場功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是各方持續關注的話題。
與會代表認為,隨著全面注冊制落地,各板塊錯位發展、相互補充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格局更加完善,市場環境更加優化,有助于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吸引更多增量資金流入,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
北京企業上市綜合服務平臺承擔著北京市金融監管局“鉆石工程”上市后備企業培育計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平臺將進一步匯聚市區政府部門、金融投資機構、上市服務機構等資源,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及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分行業、分層次篩選后備企業,精準開展賦能服務,助力北京企業登陸境內外資本市場。目前,平臺服務的企業已有55家成功上市,25家正處于申報階段。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