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奮力打造“中國牛都”核心產區
近年來
文山州把加快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圍繞產業升值、企業增效、農民增收
――
奮力打造“中國牛都”核心產區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是農業大州,也是全省重要優勢肉牛主產區。
“十四五”期間,文山錨定“到2025年,全州牛存欄達250萬頭,肉牛年出欄達100萬頭,牛業綜合產值達400億元”的目標,多措并舉打造100萬頭高品質肉牛基地,全力使產業升值、企業增效、農民增收,不斷升溫“牛經濟”,讓百姓過上“牛”日子。
政策扶持 養牛勢頭旺
深冬,廣南縣蓮城鎮那朵村的連片萬畝谷多草場依然蔥蘢深秀,如同一幅水彩畫,地毯般的草地鋪滿山頭,高峰牛牛群散落其間,這里是國家文山高峰牛核心育種場、國家文山高峰牛原種場,是云南省唯一的地方良種高峰牛遺傳資源保護擴繁場。2022年,文山牛凍精站在這里建成。
躋身云南六大名牛的高峰牛,經文山世居少數民族群眾和數代地方畜牧人長期馴化選育而成。2014年,經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鑒定,其牛肉品質達到國際高檔牛肉A3級以上標準,是國內少數能產出雪花牛肉的黃牛品種。
優質種質資源,恰似現代農業的“芯片”,需要科技的呵護與賦能。“我們從現有公畜樣本的93個家系中精選出15個開展良種繁育。”廣南縣高級畜牧師農勝虎介紹,2021年,當地農科部門委托北京高新農業科技企業對1060個牛樣本進行基因分型,篩選出了一批高峰牛優質種源,作進一步推廣。
“凍精配種技術的廣泛運用,是高峰牛產業從傳統養殖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將成倍增加良種繁殖率和高端牛肉的出肉率,推動整個產業高質量發展。”農勝虎說,凍精站承擔高峰牛品種開發與利用、凍精制作與推廣,健全了文山牛保種、育種、制種、供種體系,目前高峰牛已成為中國單體存欄量最大的地方肉牛品種。
除了完善良種繁育推廣體系,文山州搭建屠宰、加工、貿易鏈,實現牛在當地養、肉在全國賣。
“加工出的優質雪花牛肉1公斤最高可賣到3000元。”廣南縣鄉村產業振興辦負責人介紹,2022年全縣首家屠宰廠運營,牛肉制品加工有效解決了當地高峰牛從養殖到市場的瓶頸制約問題,提升了產業附加值,告別了只能賣活牛的歷史。為推進產業化進程,提高廣大肉牛養殖場(戶)養殖比較效益,文山州目前建成了4個肉牛屠宰深加工廠和產業大數據平臺。
從傳統養殖到遺傳基因育種,從農戶散養到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格局,從“只管養牛”到全產業鏈發展……文山州緊緊牽住提質增效“牛鼻子”,朝著成為云南打造世界一流“中國牛都”的核心產區奮力前行。
龍頭帶動 聚力強產業
元旦節前,文山市追栗街畜牧交易市場開市,作為全州最大畜牧交易市場,預計可實現大中小牲畜年交易6萬頭,年交易額約12億元。“開市至今,每天進來交易的養殖戶、商戶越來越多,平均每周實現交易500至600頭。”文山市追栗街畜牧站站長馬金躍介紹。
購銷兩旺的背后,源自文山悠久的養牛歷史與得天獨厚的產業發展基礎。
20世紀80年代,文山牛就因其肉質大理石花紋多、風味純正等優點,遠銷北上廣。文山牛于1987年列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種志》,2011年列入《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牛志》,屬國家級肉牛品種遺傳保護資源,2011年被評定為云南六大名牛之一。
“文山州發展牛產業條件優越。”文山州農業農村局總畜牧師王盛文介紹,文山年平均氣溫在15℃至25℃之間,草場飼料資源豐富,有天然有效草場1126.08萬畝、人工改良草場22萬畝、建成飼草基地10.8萬畝,適宜牛生長繁殖。
“牛經濟”火爆,更得益于近年來地方持續出臺支持肉牛產業配套發展政策。
當地先后制定印發《文山州“十四五”現代肉牛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制定出臺《文山州肉牛產業發展十條措施》,從加大產業基礎設施投入、提升飼草飼料保障能力、加大產業保險與金融支持、強化科技支撐與品種改良、加強黨建引領示范帶動促發展、突出抓好產業獎補工作等10個方面,支持全州肉牛產業發展。州內所有肉牛養殖場(戶)所飼養的母牛每生產一頭犢牛并飼養到3月齡以上的,給予不低于390元/頭的補助。各縣(市)也結合實際制定出臺了相應扶持政策措施。
在政策與市場同向發力下,文山州肉牛產業發展勢頭持續向好。
延鏈補鏈 全產業鏈推進
目前,文山正按照“規模化養殖示范+家庭農場式草畜配套+農戶散養”的復合發展模式,穩步推進肉牛產業量質齊升。
在廣南縣珠琳鎮阿卡黑村委會甲板村小組的云南牛旭農牧開發有限公司三場區,占地3萬多平方米的標準化牛舍里,工人們正熟練地操作拌料機、撒料車、推料機等機械在場區工作,為2000余頭育肥高峰牛“補料加餐”。
近年來,珠琳鎮采取“龍頭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基地”的聯農帶農機制。以龍頭企業牛旭公司為例,當地將產業發展資金投入建成的基地以固定資產移交給村集體管理,再由村集體將資產租賃給龍頭企業牛旭公司生產經營,農戶通過基地務工、交售青貯玉米、技術指導、訂單生產等方式參與到肉牛產業發展中來。同時,該鎮實施肉牛養殖倍增計劃,采取政府補助、龍頭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的模式,積極爭取資金600余萬元建成5個高峰牛養殖“一村一品”示范村。2023年,全鎮肉牛存欄3.5萬頭、出欄1.5萬頭,產值達2億元。“去年,家里單靠養牛就有七八萬元的收入,比我在外打工還給力。”珠琳鎮以兔村村民陶龍發笑著說。
“十四五”時期,文山州將發展肉牛奶牛產業作為樹立大食物觀、促進鄉村產業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舉措強力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引進龍頭企業;以基層黨建為引領,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帶動群眾發展牛產業。
近兩年來,文山州以村組干部、黨員致富帶頭人和“黨員中心戶”為重點,組建牛業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321個,州內大部分養殖戶都已加入合作社,形成了較為穩定的聯農帶農機制。目前,全州發展“十頭重點戶”1.83萬戶,“百頭樣板組”1276個、“千頭專業村”142個、“萬頭示范鄉”33個,列入省“一村一品”專業村目錄的以肉牛為主導產業的自然村10個,占全省的14.3%。
同時,積極引進云南樂牧牧業、云南海牧牧業、云南牛牛牧業、上海寶禾牧草科技、北京東方邁德等企業到文山投資奶牛、肉牛產業,培育壯大了云南牛旭、云南谷多、文山伊興、云南中康、云南五聯清真食品等一批本地企業發展牛產業,截至目前,獲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認定1家,獲省級龍頭企業認定1家。
云南網記者 張文峰 王世涵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