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皮書顯示:數字經濟成世界經濟發展關鍵變量
科技日報浙江烏鎮11月8日電 (記者江耘 崔爽 史詩)8日,《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3》和《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3》藍皮書在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發布,系統展示互聯網發展態勢,并對未來趨勢進行展望。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3》顯示,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作用凸顯,多項指標居全球前列。人工智能與5G、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融合創新,成為賦能各行各業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
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夏學平介紹,我國網信領域科技自立自強步伐加快。10年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數字技術躋身全球科技創新第一梯隊;量子科技領域不斷取得一批高水平原創成果,“九章二號”“九章三號”“祖沖之二號”量子計算原型機問世;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系統,已完成全球組網,服務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用戶,“中國的北斗”真正成為“世界的北斗”。
當前,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創新發展,特別是今年以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多國繼續加大對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技術的布局。
《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3》顯示,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實踐已經從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視頻處理等逐步擴展到金融、醫療、教育等諸多領域。世界經濟論壇預測,到2030年,人工智能對全球經濟貢獻可高達15.7萬億美元。
“數字經濟發展加劇了世界發展不平衡,數字鴻溝問題依然突出。”夏學平介紹,《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3》更加關注欠發達國家的互聯網發展情況,對21個欠發達國家互聯網應用情況進行了分析,其中老撾、緬甸、安哥拉等15個國家的互聯網應用發展速度增長率高于所選發達國家平均增長率。他表示,這些欠發達國家均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帶一路”倡議,特別是“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對相關國家互聯網發展的拉動作用。
“10年來,我國相繼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中國倡議與方案;參與聯合國框架下的互聯網治理相關論壇、會議,制定的信息安全標準和技術提案被國際標準化組織吸收;深入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建設,推動國家間開展數字經濟領域深度合作,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各國人民。”夏學平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將會有更多新氣象新作為,世界互聯網發展的進程中也必將有更多中國貢獻。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