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資源大省 如何破解“用工荒”?
安徽是勞動力輸出大省。同在長三角地區的滬蘇浙三地,經濟發展迅速,產業鏈完備,就業需求大,一直是安徽人跨省轉移就業首選的目的地。
不過,近年來安徽經濟社會發展駛入快車道,產業擴能升級勢頭強勁,省內外企業紛紛加快在安徽投資布局步伐,由此創造的就業崗位越來越多,對人力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在勞動力跨省轉移就業趨勢未發生根本改變的前提下,安徽的人力資源能否滿足全省產業高質量發展用工需求?破解企業“招工難”“用工荒”問題,相關部門還能推出哪些實招妙招?
這兩天,正在召開的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聚焦保障全省產業高質量發展用工需求,通過審議有關工作報告、開展專題詢問,為解決省內企業用工問題把脈問診――
引才留人吸引力增強 越來越多人在安徽就業創業
5月24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上,省人社廳廳長王煒代表省政府,作了《關于保障全省產業高質量發展用工需求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全面分析了我省人力資源發展現狀和全省產業用工需求情況,并就接下來如何做好用工保障工作作了詳細介紹。
根據報告,“十三五”以來,隨著我省經濟的跨越發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全省產業用工需求不斷增加。
從用工結構上看,2022年,全省三次產業用工分別為790萬人、1020萬人、1366萬人,三次產業用工結構為24.9∶32.1∶43.0,與2016年相比,二、三產用工分別提升3.5個和3.3個百分點,全省勞動力資源正在從第一產業逐步向第二、三產業轉移。
從人才規模上看,截至2022年底,全省技能人才達665.6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96.4萬人,較2016年底分別增加234.4萬人、75.9萬人。專業技術人才達477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49.7萬人,較2016年底分別增加157萬人、16.7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安徽對人才的吸引力不斷增強,近年來人力資源回流趨勢明顯。2022年,全省實現高校畢業生凈流入24萬人、農民工回流120萬人,均創歷史新高,表明更多人力資源來皖留皖就業創業。
立足勞動力資源大省的優勢,近年來我省不斷強化人才內育外引力度,為全省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
聚焦高端緊缺人才,我省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調整高校辦學定位與服務面向,持續強化產教融合發展。
2016年至2022年,我省積極增設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專業點2119個,停招、停辦社會需求量小、就業率低的專業點4024個。同時,出臺《安徽高校服務十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行動方案》,針對性解決我省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不足的難題。
在技能人才培養方面,我省突出用工導向,堅持把技工院校打造為職業培訓和技工培養的主陣地,2022年,全省高職專科院校75所,在校生78萬人;技工院校86所,在校生24.2萬人。同時,深入推進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全面落實“新八級工”制度,創新實施“以賽代評”,拓寬技能人才成長渠道。2017年以來,累計實施技能鑒定和等級認定277.8萬人次。
人力資源供需存堵點 就業結構性矛盾待破解
如何將豐富的人力資源轉化為企業的實際用工?報告指出,近年來我省不斷健全招工用工服務機制,通過加強供需動態監測、加強招工用工服務、做實“三級三方服務千企”行動等途徑,搭建供需對接精準匹配平臺。
在信息監測方面,我省在全省范圍內建立“一網五點”就業失業動態監測制度,每月對200家人力資源市場、1200家企業、28個產業園區用工情況進行監測。在“三級三方服務千企”行動中,我省動態確定重點用工服務“白名單”企業1124家,組織省市縣三級人社部門、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培訓機構提供“一企一策”用工服務。
“園區300多家企業,平時用工需求很大。”合肥廬陽經開區管委會工作人員劉婷婷告訴記者,為了服務園區企業用工,管委會在常態化開展招聘會的基礎上,還設立了就業專干,定期上門摸排企業用工需求和轄區群眾就業信息,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助力園區企業招工用工。
不過,隨著我省經濟產業的高速發展,不同行業和地區間用人需求差異較大,在保障企業用工方面還存在一些困難和挑戰。
報告顯示,就業結構性矛盾長期存在,導致勞動力供給與企業用工需求不匹配。一方面,就業市場技工、普工緊缺,根據人力資源市場職業供求分析,我省制造業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量占總用工需求的30%左右;另一方面,勞動者對高質量就業需求提高,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對崗位要求更高,存在選擇性“就業難”。
區域性人力資源不平衡,也影響著企業高質量用工。今年4月,針對保障全省產業高質量發展用工需求問題,省人大常委會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發現,我省人才多數向合肥等幾個發展較好的城市集聚,在皖南某市,當地3所高校2022年畢業生本地就業率僅12.23%。
位于蕪湖的一家制造業企業人事部門負責人周女士向記者透露,當前人力資源市場技術人才稀缺,是企業招工的一大難題。為了解決技術人才匱乏的難題,該企業與多所高校開展校企合作,通過設立訂單班等定向培養的方式引進人才。“但一些員工在企業干了幾年,技術成熟后,更愿意選擇到一線城市發展。”周女士說。
緊盯產業高質量發展所需 促進人力資源高效配置
服務企業用工是優化一流營商環境、促進企業健康成長、保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在本次常委會上,就如何做好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工作,相關部門介紹了針對性舉措。
在報告中,王煒介紹,將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聚焦企業招工、用工、留工等環節,堅持政策協同發力,聚焦產才、產教、產城融合發展,深化人力資源服務業做大引強,強化平臺搭建和精準對接匹配,全力保障企業招工引才需求,助力全省產業高質量發展。
隨著我省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王煒表示,將聚焦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推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技工教育,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上,與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銜接匹配。“抓好人才反映最集中的房子、孩子等‘關鍵小事’,落實購房、人才項目申報、職稱評審、醫療就診綠色通道等優待服務。力爭到2025年,全省專業技術人才新增60萬人以上,總量540萬人以上;其中高層次人才新增6萬人以上,總量55萬人以上。”
提升人力資源服務能力和水平,是保障企業用工的有效之舉。對此,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審議時“支招”:繼續做好公共就業服務工作,促進求職就業、招工用工高效精準對接,同時,健全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引導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揮專業優勢,提供高質量招才引智服務,促進人力資源高效配置。
針對我省企業用工需求特點,一些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專業能力建設上也作出了相應的轉型升級。安徽省寅特尼人才市場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梁麗告訴記者,近年來不少行業頭部企業紛紛來皖發展,對中高端人才需求不斷增加。“2020年,我們成立了獵聘部門,不斷開拓獵頭、測評、管理咨詢等高端業態,目前已與省內50多家大型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梁麗說。
企業是用工的主體,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是維護職工隊伍穩定的客觀要求,也是企業行穩致遠的必然選擇。針對提升企業引才留人吸引力,省人大代表張濤建議,企業應改善從業人員的工作環境,積極開展職業病防治,加大安全生產監督力度,保障員工生命安全,保護從業人員權益。(記者 范孝東)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