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消費變革中的新增長引擎,專家建言抓住“文化與汽車產業”發展新機遇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魏彤 實習生關晉安 胡嘉美 廣州報道
日前,致同會計師事務所舉辦主題為“消費變革浪潮中的新增長引擎”媒體分享會。媒體會根據當前市場環境下的觀察和分析,進行了文化產業、汽車產業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討論。
作為現代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強調體驗;汽車產業高度依賴技術創新,兩者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隨著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和技術的進步,文化產業和汽車產業都在不斷創新和適應著市場變化。
提升體驗感從而促進消費
一直以來,文化類產品在資本市場占據較大比重。2021-2023年間,部分已上市的文化類企業在營業收入方面,都有企穩回升的態勢,但影視行業受公共衛生安全等問題的影響,在歸母凈利上的波動性非常大。
在文化產業資本運作方面,文化投融資事件近年呈下滑態勢。文化企業業績的波動性、政策導向性強,政策對文化產業的引領作用或者推動作用非常明顯。同時,文化類企業的法律合規性,特別是版權保護的法律風險較高,且通常存在高溢價、高商譽的情況,這些特性決定著產業易受大環境影響。
2020-2022年間,不少影視公司經營業績下滑,但2023年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意愿回升,無論是在觀影人次、票價還是人均消費都有所回升,2023年中國電影總票房超過549億元,接近2019年全球第一的水平。
事實上,院線類公司幾乎無一例外均實現了上漲回升,但是制作類公司、全產業鏈公司更多呈現的是企穩。
“2023年電影市場繁榮發展,但影院的盈利能力并沒有特別大的提升。”致同審計合伙人王濤表示,擴大院線投資并沒有獲得更大體量的邊際效應,單影院、單銀幕的票房收益情況其實是下降的。
在政策導向性方面,去年兩個比較出圈的文旅事件,一個是“淄博燒烤”,另一個是“爾濱現象”。事實上,這兩個事件的背后都有政府推動因素,山東省政府舉全省之力打造“好客山東·好品山東”的招牌,其突破點正是淄博燒烤;同樣,哈爾濱馬迭爾文旅集團的著力點是打造冰雪大世界,其實是以全市乃至全省之力為所有游客提供服務體驗。
“無論是IP+某個事物,還是某一個資產+大IP,它追求的都不再是綁定一個IP或者綁定一個團隊。目前發生的并購案例,地方國資充當了重要的買方角色。國資入場與文化產業上市公司融合的優勢之一,即在于能夠憑借其強大的管理能力、行政力量協調各個部門加強行業監管、規范市場行為。同時,對于既往文化資產價值波動大、投資回收周期長、資本退出難等問題,易起到穩定軍心、中流砥柱的作用。文化市場資本運作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煥發新生。”王濤說。
王濤提出,文化的發展方向是要向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感去發展。除了文化內容本身,還需要有高科技手段,將內容跟高科技結合,才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增加人文關懷的同時,自然也有助于提高消費水平,促進消費增長”。
從供給側推動經濟的增長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對經濟增長有顯著的拉動作用。近期,國家對汽車行業的消費推出了財政支持,一方面,推動汽車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推動消費者對汽車更換周期的加速。
“當前的消費市場普遍反映出,現在消費者不買車了,但實際上是消費者換車的周期加長,對汽車行業的推進是不利的。”致同審計合伙人顧艮華說。
油車里面發動機和變速箱的核心技術都是我國汽車行業的研究重點。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新能源車把原本我國并不占優勢的發動機和變速箱改換成電機、電控和電池,實現“彎道超車”,讓中國企業在這部分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技術,價值鏈的改革為中國企業帶來很多的機會。
新能源汽車品牌出海方面,致同審計合伙人殷雪芳從2024年北京車展上觀察到,從數據上來看,這是多年以來外商最多、外國媒體報道最多的一屆車展,而不少新動向的主角都是新能源汽車,充分說明新能源是未來汽車行業的重點發展方向。
“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我國的技術與成本在全球都占據較為主動的地位,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在國內市場開創出一片天地后,出海戰略日益提速。從海外賣車到服務網絡的整體落地,中國汽車品牌出海正在實現生態布局的轉變,這也是其進軍全球市場的關鍵一步。”殷雪芳說。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綠色減碳是主要的政策方向。具體執行方面,顧艮華表示,重在創造消費者需求,從供給側做出調整,讓以前只能選擇燃油車的消費者擁有更多選擇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的權利。“隨著物質商品的豐富,供應商開始從供給側來推動經濟的增長。在消費者沒有意識到其有這類需求的時候,供應商已經制造出來了這樣的商品,從供給側引導消費者的需求。”
中國為什么要大力推動新能源車的發展?
“2023年,中國乘用車的全國銷量是2200萬臺。截至今年4月,新能源汽車的動態滲透率已經達到了約50%。假設乘用車全年銷量跟去年銷量一致的話,新能源汽車2024年的銷量將達到1000萬臺。按照一臺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成本是8萬元計算,1000萬臺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對應的市場規模將達到7000-8000億元。”顧艮華通過相關數據解析。
因此,在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同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通過商品的改變帶來價值量的變化,帶動中國GDP實現跨越式增長,為經濟的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