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打造數字化育供秧服務中心,為水稻種植提供安全可控的高品質秧苗
眼下正是“三夏”備耕備種的關鍵時期,育秧作為水稻種植的第一環節,更是水稻生產中的重中之重。近日,崇明區三星鎮首個數字化育供秧服務中心項目順利建成并開始試運行,一運行便開足馬力投入生產。

該項目位于三星鎮大平村,打造以疊盤出苗為核心的水稻育供秧系統,項目建成總投資約1800萬元,水稻育供秧中心工廠化育秧區約10畝,首批育供秧面積可達7000畝,秧苗出苗率達95%以上,推動了傳統水稻種植的提質升級。
據介紹,中心采用全國領先的水稻高速撒播、精準條播(每小時1200盤)2條生產線,通過集成水稻育供系統各環節裝備,實現從供盤、基質輸送、精準播種、疊盤、機械手秧盤碼垛全流程的自動控制與數據輸出,建立恒溫出苗室,采用溫濕度一體化自動控制系統,滿足稻種出苗的溫度、濕度及氧氣要求,保障種子高質量出苗,實現出苗快、出苗齊,大幅提高出苗率,提高育秧作業效率。
以往,農戶分散育秧,費時又費力,還時有爛秧、死苗的情況發生。水稻育供秧中心的建設讓播種、催芽、秧盤輸送實現了從人工到智能流水線的轉變。經過浸種、脫水、鋪土、播種、覆土、澆水、出盤、疊盤一系列工序,一盤盤成品秧盤送進暗化室,2天后秧盤就可以出倉到室外進行管護。
近年來,崇明區三星鎮錨定農業強鎮建設目標,依托都市現代農業項目渠道,持續提升農業基礎設施水平,加快農業產業布局,延伸產業鏈,加快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育供秧中心的運營,把育秧環節從大田搬進工廠,實現了水稻種植的高效運作,有效節省了人工和時間成本,同時數字化的精準控制降低了種子、農藥、肥料等農業生產成本,促進糧食生產提質增效。該項目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年服務水稻育供秧3萬畝,為區域水稻種植提供安全可控的高品質秧苗,對保障糧食安全、提高大米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