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入地”奏響“科普最強音”第十一屆上海市科普講解大賽在滬舉行

東方網記者曹磊3月30日報道:上有“深空偵察兵”、“大飛機的薄棉衣”,下有“把二氧化碳埋到海里”、“下了水就聽我的”……今天下午第十一屆上海市科普講解大賽決賽在上海舉行,全市多領域的40位選手同臺競技,講述上海科創故事,共譜“科普最強音”。經過激烈角逐,最終來自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曾天陽、上海自然博物館王紫珺等10位選手獲得一等獎。
本屆大賽跨行業、多領域特點突顯,決賽選手不僅有來自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辰山植物園、上海動物園等科普基地、科普場館,也有來自華東師范大學、國防大學政治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上?;ぱ芯吭骸⒅袊田w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還有上海市胸科醫院、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等熱衷科普的醫護工作者,更有來自IT、環境保護、飛機制造、物流行業等創新型企業,展現出各行業科普人才涌現的新風尚。
創新,不僅是科技創新,科普創新也在與時俱進。本屆大賽緊緊聚焦“科技創新+人才”這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選手通過科普講解,生動有趣地解讀最新科研成果、傳遞科學聲音、訴說創新故事。有聚焦大國重器的《腳踏實地,觸摸天空》、《大飛機的薄棉衣》,有關系身體健康的《穿越“無人之境”》、《救人一命的魔法子彈》,也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和葫蘆娃一起,讓視力OK起來》、《互聯網的潛力股》等,讓更多年齡段的公眾可以了解到豐富的科普知識,潛移默化間提升了公眾的科學素質,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為新質生產力的形成
提供支持和保障。
決賽當天選手按抽簽順序上場比賽,將經過多個環節的考驗,其中包括4分鐘自主命題講解,2分鐘的限定命題講解,還要完成評委問答。在講好自己工作學習領域的科普內容同時,更多考驗臨場應變,科學知識面的掌握,甚至舞臺表演功底,通過比賽不斷歷練成為科普全能型復合型人才。
據悉,決賽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選手都將獲得獎金,10位一等獎選手還將同時榮獲“2024年度上海市十佳科普使者”稱號。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科普達人、科普使者、科學老師、科普講解員在傳播知識,傳遞正能量,弘揚科學家精神等方面不斷創新、嘗試,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大賽已然成為新銳青年,交流、切磋、展示的“科普大舞臺”。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