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油:油氣產量延續增長,高成長、高分紅價值凸顯
3月21日晚間,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證券代碼:600938.SH,證券簡稱:中國海油)2023年年度業績。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38.43億元,盈利水平保持高位。

2023年,由于地緣的不確定性、石油生產國減產等宏觀因素,國際油價呈現波動態勢,對油企盈利造成影響。從全年油價看,布倫特原油期貨均價為82.17美元/桶,較2022年下跌約17%。在此背景下,中國海油扎實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加強增儲上產力度,油氣產量再創新高;另一方面,公司深化提質增效,鞏固成本優勢,實現了卓越的盈利表現,歸母凈利潤同比變化12.6%,好于國際油價波動。

中國海油董事長汪東進先生表示:"2023年,中國海油錨定目標、篤行實干,儲量產量再創新高,圓滿完成全年各項生產。展望未來,中國海油將加快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不斷提升能源供給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奮力譜寫創建世界一流能源公司新篇章。"
油氣儲量產量再攀新高,高成長性延續
國際油價寬幅震蕩之際,以國內油氣增產保供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穩油增氣守住能源安全底線變得尤為關鍵。近年來,中國海油油氣增儲增產明顯,已連續五年刷新紀錄。2019—2023年凈產量復合增長率達7.6%,增速居于行業領先地位。
2023年,中國海油實現油氣凈產量678百萬桶油當量,同比增長8.7%,主要得益于在產油田產量不斷提升。
中國海油在勘探開發上取得的良好成績將為公司中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2023年,公司共獲得9個新發現,成功評價22個含油氣構造,凈證實儲量達67.84億桶油當量,儲量替代率達180%,儲量壽命連續7年保持在10年以上。在國內,成功評價渤中26—6、開平南和秦皇島27—3等億噸級大油田,并探獲首個深煤層千億方大氣田。在海外,圭亞那項目再獲億噸級油田。
此外,公司堅持勘探開發一體化,加快儲產轉換步伐,全年完成資本支出1296億元,多個項目于年內成功投產,超過40個項目處于建設當中。公司正通過強化鉆完井精益化管理、推廣工程標準化應用等方式加快產能建設,助力增儲上產目實現。
根據年初的經營展望,2024年公司資本開支預算總額為1250億—1350億元,整體穩中有升,將助推增儲上產再上新臺階。從未來三年經營目標看,公司2024、2025、2026年凈產量目標分別為700百萬—720百萬桶油當量、780百萬—800百萬桶油當量和810百萬—830百萬桶油當量。油氣產量將保持強勁增長,公司高成長性凸顯。
華鑫證券研報指出,長期來看,OPEC+挺價意愿強烈、降息周期開啟,疊加油氣需求的持續增長有望支撐油氣長期高位運行。在高油價背景下,中國海油作為油氣開采白馬,量價向好的趨勢確定,其業績表現將長期受益。
低成本競爭優勢鞏固,護航盈利釋放
低成本是石油公司的競爭力,也是提高盈利水平與應對國際油價波動不確定性的關鍵所在。憑借高開采效率和高管理經營效率,中國海油持續降本增效,保持業內領先的低成本優勢,其盈利能力位居行業翹楚。
2023年,公司桶油主要成本為28.83美元,同比下降5.1%,較油價相似的2018年下降5.1%,競爭力不斷鞏固。得益于凈產量大幅上升、成本管控有力,公司全年實現總收入人民幣4166.09億元,歸母凈利潤達人民幣1238.43億元,保持了強勁的盈利能力。
財報顯示,2023年中國海油各項經營指標表現優異。近5年來,公司ROE水平保持高位,在2023年油價回落背景下仍取得18.54%,好于行業水平;凈利率為29.73%,維持高位水平;資產負債率保持在15.2%,維持健康狀態,資產質地優異;同時,公司現金狀況良好,自由現金流充裕,達人民幣888.7億元。
展望未來,隨著公司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管控和綠色化生產的持續,智能油田、海上無人平臺、岸電技術等逐步推廣,中國海油的桶油成本將持續保持競爭優勢。這將為公司在全球石油市場中的競爭地位提供堅實支撐,并推動其實現更高的盈利水平。在油價有合理支撐的背景下,公司油氣凈產量的強勁上漲和成本管控的有效性,將護航公司未來盈利釋放。
培育新質生產力 賦能中國海油高質量發展
中國海油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目標,離不開科技創新、綠色轉型和數智技術的賦能,這與近期市場廣泛關注的"新質生產力"理念高度契合。公司正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技術攻堅戰,確保科研成果有效轉化為新質生產力并支撐未來發展。

2023年,公司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圍繞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關鍵技術攻關能力不斷增強。中國首套500米級深水國產化水下生產系統穩定產氣超億方。公司積極構建數智化賦能業務新格,"深海一號"成為世界首個具備遠程遙控生產能力的超大型深水平臺;流花油田、恩平油田和白云氣田啟動"臺風生產模式";秦皇島32—6智能油田業務數字化覆蓋率達90%;海上平臺無人化率穩步上升。
綠色發展方面,中國海油加快油氣開發生產全流程節能降耗和全產業鏈綠色轉型,推動新能源與傳統能源融合發展,減排二氧化碳約75萬噸。全面建成渤海岸電工程,形成全球海上油田交流輸電電壓最高、規模最大的岸電應用基地,總規模980兆瓦,渤海現有海上設施覆蓋率達75%,預計可具備年降碳100萬噸能力;繼續加大綠電替代力度,全年完成綠電替代5億千瓦時,折合減碳量約44萬噸;中國首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項目恩平 15—1示范項目正式投用,將累計封存二氧化碳超150萬噸。
同時,在低碳轉型背景下,中國海油積極探索"海上風光發電+油氣產業"等融合發展新模式,積極打造多能互補的綜合能源體系。2023年,中國首座"雙百"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成功投產,年均發電量可達2200萬千瓦時,為中國風電開發從淺近海走向深遠海奠定堅實基礎。
踐行央企社會責任,高度重視股東回報
作為國內領先的能源央企公司,中國海油可以說是穩健經營和長期股東回報的典范。公司在保證公司成長的同時,始終重視股東回報。2023年,董事會派發每股0.66港元的末期股息(含稅)。全年普通股息1.25港元/股(含稅),股息支付率達43.6%。
同時,中國海油秉承"經濟、環境與社會協調發展"理念,積極探路ESG實踐。2023年,中國海油在基礎設施建設、社區醫療救助及教育、促進就業、消除貧困、文化融合等方面實施慈善公益項目100余個,總計投入人民幣達1.58億元。
公司在ESG領域上的突出表現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近年,公司榮獲《亞洲企業管治》雜志"亞洲最佳企業社會責任獎"、《財資》雜志ESG企業大獎"金獎"、《財經》雜志長青獎"可持續發展效益獎"等ESG重要獎項;根據Wind ESG,公司綜合得分高達8.44分,為AA級,位列行業領先水平;公司項目成功入選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組織匯編的《上市公司ESG優秀實踐案例》,充分體現了公司在節能減排、綠色發展以及社會責任等方面的積極貢獻。
今年以來,國資委、多次"點題"央企市值管理,鼓勵上市公司將市值管理納入考核,體現出對市值管理的高度重視,向市場傳遞信心、穩定預期,將對央國企的價值重估產生利好影響。華西證券研報指出,此次發聲反映出國資委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央企估值的決心,后續市場將繼續保持正向趨勢,央企估值業績有望迎"戴維斯雙擊"。
隨著市場對于"央企價值重估"關注度逐漸提升,中國海油的高成長性、高股息率、資產稀缺性也不斷被市場所認可,具備良好的投資價值。
廣告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