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娃好去處!廣東省已建有兒童公園136個
假期遛娃去哪?找不到適合兒童玩耍的設施?大人遛娃體驗感不強?這些問題常常困擾著很多家庭。
近年來,廣東始終堅持把兒童友好公園的建設作為打造兒童友好城市的重要抓手,以兒童視角,根據兒童身心特點,對生態公園、城鎮公園、專類公園等制定適兒化改造建設指引。日前,記者從省婦聯了解到,截至2023年年底,廣東省建有兒童公園136個,23個公園被確定為首批省級兒童友好基地。
廣州:
建成全國最大的兒童公園群落
近年來,廣州市印發《廣州市綠地系統規劃》,將兒童游憩空間體系規劃作為特色篇章,按照“市兒童公園-區兒童公園- 社區兒童游憩場地”三級構建起兒童游憩空間體系。截至2023年7月,廣州在老舊小區改造中新增社區綠地和公共空間831個,新增兒童功能配套設施207個。
按照“一園一主題、科普為主、各具特色、各有精彩”的原則,廣州在全市11個區建成13個兒童公園,面積達180公頃,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兒童公園群落。如廣州市兒童公園在沙灘樂園、感知樂園、夢境奇園、車模樂園、兒童綠道、游戲島、戲水樂園、消防體驗館、科普屋等20多個各具特色的游樂區域的基礎上,新建了足球場以及標準籃球場、網球場等兒童友好運動場地。
廣州家長王麗娜說,第一次來兒童公園就給震撼了,孩子們在這里不但可以玩秋千、滑梯等,還可以學習自然教育科普知識。公園的指引牌、導賞圖都符合兒童的高度、認知,孩子們一看就明白,暢享游玩自由。
珠海:
因地制宜建設兒童友好口袋公園
根據可利用空間、兒童需求等不同,近年來珠海將校園周邊的線性綠地、社區內的零星空閑地以及小區內的點狀空間等地塊打造成兒童友好型“社區公園”“口袋公園”。
校園周邊的口袋公園,設置了風雨廊架,為兒童臨時提供遮風擋雨的空間,使得兒童上下學的路徑更加安全方便。居住區外的口袋公園,針對兒童的活動習慣設置游樂設施,讓兒童擁有了家門口的游樂園。居住區內的口袋公園,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需求,合理規劃空間,劃分兒童活動區與青少年活動區等不同區域,一改小區往日只有零星的健身器材、缺乏兒童活動場所及相關設施的困境。
“口袋公園是我家門口撒歡的樂園,是我的昆蟲樂園,還是我的心靈治愈公園。當我心里有疑惑時,我會和朋友們躺在攀爬網上仰望天空。”珠海香洲區潮聯學校四年級學生陳晨說。
東莞:
創新打造兒童友好“園中園”
近年來,東莞采取“見縫插園”方式,實現百姓“推門見園,打造兒童幸福微空間”,形成5分鐘“家門口”兒童友好核心圈。東莞出臺了《東莞市兒童友好公園建設指引》,創新探索兒童友好“園中園”建設模式,規定必備游樂設施、生態環境、科普內容、家教家風四個要素,各鎮街(園區)因形就勢、因地制宜,有機融入地域文化元素。結合“百千萬”工程、美麗幸福村居特色連片示范建設、美麗圩鎮等建設項目,積極爭取建園資金。目前全市已建設兒童友好“園中園”111個。
“在兒童友好公園設計過程中,我們深入研究了兒童的心理和需求,注重細節、注重與自然的融合,力求打造一個和諧統一的、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的景觀。”廣東亞泰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設計師覃始雄說。
高質量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
各地還充分利用公園綠地的綜合服務功能,通過一體化建設兒童友好公園,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便捷可達的文體娛樂休閑活動場所。佛山全市公園內現建有母嬰室31個,兒童游樂場地91處,戶外飲水、洗手設施62處。河源推動各大綜合公園適兒化改造,建設康體娛樂區、兒童游戲區、活力運動區等各年齡段活動場所。中山制定了《兒童友好公園建設指引》,創建首批市級兒童友好基地。
“孩子們成長得更好,是我們最大的心愿。”廣東省婦兒工委辦負責人介紹,高質量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未來,廣東將貫徹落實國家《城市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導則》、廣東省《兒童友好基地建設指引》等要求,推進各類兒童友好公共空間建設提質,為廣大兒童學習成長創造更好的條件,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