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門聯合發文!助推一批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
3月18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實施方案》,面向具備創新能力的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采取“普惠服務+重點培育”相結合方式,以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
《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意識和專利轉化運用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培育一批以專利產業化為成長路徑的樣板企業,從中打造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加速形成重點產業領域知識產權競爭新優勢;助推一批符合條件的企業成功上市。形成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專利密集型產品,大力推動專利密集型產業快速發展。
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出,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意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作用,更加注重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統計顯示,我國中小微企業數量超過5200萬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50萬家,高新技術企業46.5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21.5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3萬家,是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重要源泉。
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是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橋梁和紐帶。《方案》以專利產業化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將專利鏈融入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服務鏈,促進創新資源要素有效流動和高效配置,助力企業加速成長壯大。
《方案》指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專利技術供需雙方對接合作,引導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深度參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盤活工作,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加快培育高價值專利或者專利組合,助力企業高效獲取創新資源、降低創新成本。
以專利為媒介串聯產業上下游,支持具有專利技術特長的中小企業入鏈融鏈;運用專利池、專利開源等新模式,加快形成產業鏈知識產權協同發展機制;引導支持中小企業形成專利密集型產品,創立知名商標品牌,不斷拓寬中小企業價值空間,滿足產業鏈配套需求。
對于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資金需求壓力大,市場化不確定性強,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方案》提出,充分發揮專利等無形資產價值,拓寬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健全知識產權評估體系,夯實知識產權投融資基礎;暢通知識產權質押等融資渠道,強化知識產權增信功能,有效提高融資效率和規模;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的作用,進一步突出區域性股權市場的私募股權市場定位和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核心功能,促進企業與資本對接;加大對擬上市企業知識產權服務力度,降低知識產權風險。
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階段不同,面臨的問題不同,需要得到的支持政策也不相同。《方案》聚焦企業快速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問題,面向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特別是入庫企業,提供相應的支持政策。
在強化知識產權相關政策支持上,《方案》指出,將指導各地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將符合條件的企業納入備案名單;加大專利優先審查政策的支持力度;組織實施并推廣符合企業共性需求的公益類專利導航項目;結合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盤活工作,組織相關平臺載體為企業精準推送相關專利技術信息,搭建轉化對接平臺。
助推專利技術產品化產業化方面,支持鼓勵相關創新中心、產業集群為企業提供專利技術成果概念驗證、中試等服務支撐;支持企業形成具有技術優勢的專利密集型產品;鼓勵支持各類展會論壇、創新創業大賽等廣泛宣傳專利密集型產品,支持企業打造新品新牌、國貨潮牌。
《方案》明確,將加大投融資精準服務力度,推進銀行內部評估試點,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單列信貸額度、優化審批流程等方式,實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快評快貸;面向銀行業金融機構推送入庫企業名單,為企業提供低成本中長期專項資金支持;鼓勵相關政府引導基金,主動對接企業,發揮領投作用,加強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等對入庫企業的支持力度,完善項目投后管理和服務指導機制;鼓勵支持以“科技成果+認股權”方式入股企業。
此外,《方案》還強調,要提高資本市場服務賦能水平。支持入庫企業進入區域性股權市場規范培育,提供系列服務,適時開展創業債權試點和天使投資人備案;支持企業加快進入全國性資本市場;打造一批服務于資本市場的知識產權專業機構,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合規輔導等專業服務。
強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供給
面向廣大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方案》圍繞專利產業化,強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供給,讓中小企業有公平均等的機會享受到公共服務的政策紅利。
一是普及推廣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產品。聚焦擴大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產品知曉率,提升公共服務惠及面,引導企業用好信息公共服務產品;支持建設一批重點產業專題數據庫,降低中小企業信息利用門檻和成本。
二是發揮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作用。組織引導各級各類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提供技術研發、轉化對接、專利布局等基礎服務支撐;加強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業務培訓指導。
三是提升區域知識產權綜合服務效能。《方案》強調,加強區域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建設,滿足本地中小企業特色化、差異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需求。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試點示范市、縣、園區要充分利用好、發揮好現有各類平臺載體,提供政策咨詢、信息服務、業務培訓指導等綜合服務;探索建立公共服務常態化政企溝通機制。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