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禪城加速發展小試、中試平臺,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邁向“應用場”
在不久前的全國兩會上,“新質生產力”成為熱詞。新質生產力離不開科技創新,但科研成果落地難、轉化率低是一道普遍難題??蒲谐晒麖膶嶒炇易呦蛏a線,一直存在巨大的鴻溝,業界甚至無奈地稱為“死亡之谷”。
數據顯示,科技成果經過中試,產業化成功率可達80%;而未經過中試,產業化成功率只有30%。小試、中試與驗證生產是跨越“死亡之谷”的關鍵,也是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轉化器”。
日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從佛山市禪城區經促局獲悉,禪城區現有中試平臺4個,小試平臺2個,概念驗證中心2個,成果轉化平臺4個,涵蓋新材料、新儲能、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環保節能、調味品等領域。禪城正在加速小試、中試、概念驗證平臺建設,不斷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邁向“應用場”。
具體來看,有研新材料技術研究院的電子功能材料中試平臺目前已建成3000平米中試實驗場地,項目團隊成員達50余人,擁有真空鍍膜機、光刻機、等離子體刻蝕機、3D噴霧打印機等120余臺套設備,主要提供傳感材料設計與工藝開發、傳感器件結構驗證、測試分析、MEMS工藝開發、封裝與測試等服務,并面向地方和全國的產業需求,為現代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服務、開發設計和信息咨詢等。
廣東省科學院佛山產業技術研究院的精密儀器先進制造技術公共中試驗證平臺則配備了精密儀器資深專家、精密制造工程師、裝配工藝工程師、結構工程師、可靠性驗證工程師,可開展精密儀器的ODM、OEM中試、精密測試、可靠性測試等中試驗證服務,解決精密儀器從實驗室到市場化應用“最后一公里”,進行技術研發、小批量先進柔性制造、性能測試、六性標準質量試驗等。
“新質生產業不是放棄和忽視傳統產業,而是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而佛山正好具有這樣的基礎。”在廣東省科學院佛山產業技術研究院長殷紅軍看來,科研成果的產業化首先需要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而佛山的優勢正在于足夠市場化,且擁有龐大的應用場景。
在今年佛山市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佛山市委書記鄭軻強調,要創新成果轉化制度機制,豐富成果轉化平臺載體,著力發展中試產業,打造一批連接科研與產業、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中試平臺,強化平臺建設、設備購進、服務補貼、貸款貼息等政策扶持,建設開放式中試基地,提供概念驗證、樣品打磨、中小試制程等一站式服務,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數據顯示,科技成果經過中試,產業化成功率可達80%,而未經過中試,產業化成功率只有30%。禪城區招商局副局長季艷姝表示,小試、中試、驗證平臺的建立能夠鏈接佛山周邊地區的高校資源,從而充分發揮佛山產業鏈優勢,將科技研發成果與產業生產緊密結合,促進本地產業轉型升級。
除了重點發展中試平臺,禪城區提早布局未來產業,推進產業科技創新。季艷姝介紹,2023年,禪城區全年共引入超億元產業項目72個,同比增長33.3%;簽約總投資額457.96億元,同比增長6.5%,引進大參林、科伺智能、德晟智能等專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術企業落戶,新引進項目開工率為91.67%,位列全市第一。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