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3年未動工的一塊荒地,牽扯到某信托的24個億
三亞海棠灣,海棠南路,海昌夢幻海洋不夜城人流不絕。
不夜城的隔壁,是一塊沉寂的荒地,與旁邊不夜城的人流對比,一冰一火。
這塊荒地,如今成為長安信托與港股上市公司海昌海洋公園命運的十字路口。
一塊荒地,與長安信托的24.75億資金
荒地已經空置了至少3年。
荒地門口,有一系列宣傳牌,標注著——亞洲知名海洋公園運營商、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聚集區的海昌夢幻不夜城宣傳標語。
繞過遮擋后,時代周報記者進入拍攝了地塊的建設情況,在這片土地上,沒有任何的動工跡象,只有沙地和四處零落的樹枝,地塊當前依然處于待開發狀態。就此,時代周報詢問了海昌不夜城的工作人員,相關受訪者表示,”夢幻不夜城早前的規劃很大,這片土地也計劃開發成配套項目,不知道為何,已經有三四年了,至今仍是荒地?!?/p>
荒地的不遠處,可以看到海昌不夜城的摩天輪。
2020年9月,海昌海洋公園通過旗下全資附屬公司海昌嘉悅宣稱以13.3億元投得了三亞市海棠灣林旺片區G-01-02地塊的使用權。公告指出,該地塊將用于開發海昌海洋公園三亞海昌夢幻海洋不夜城項目配套主題酒店及休閑度假物業。
根據三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G-01-02地塊位于三亞海昌夢幻海洋不夜城正南方,面積164022.11平方米。
2020年10月,長安信托注資1.9億元,獲得了三亞海昌夢幻海洋不夜城擴展項目公司海昌嘉悅95%股權,長安信托的注資及后續投入將用于債務償還和該地塊的后續開發。除了增資,相關協議中稱:長安信托將繼續于48個月內分期向目標公司投入最多合共人民幣22.85億元。
長安信托1.9億元的注資,加上22.85億元的后續投入,合計出資將達到24.75億元。
海昌海洋公園方面,對此曾公告表示,自長安信托第一筆增資滿12個月之日起,海昌旅游或其指定方有權回購部分或全部長安信托持有的目標公司股權,最大價格預期不超過人民幣30.77億元。如果按照24.75億元的投入,和最高30.77億元的回購價,相關資金的收益率將達到24.32%。
但是地塊至今依然荒蕪,意味著、長安信托自2020年起募集的24.75億元資金,并沒有在這個地塊的開發上,結出可以眼見的果實。
股價跳水的海昌公園
2022年12月1日,港股上市的海昌海洋公園股價在一天時間里,從3.23港元/股跌到1.49港元/股,期間最低下探到0.81港元/股,最大跌幅達到74.92%。一年后,海昌公園目前的最新股價為0.71港元/股,最新市值為57.61億港元。
不到一年半的時間,海昌公園股價跌去了78%。
海昌公園背后的大股東是東北富豪曲乃杰,以石油貿易與運輸起家,后進入房地產行業,并逐漸把主業轉到了以海洋公園為核心的旅游地產。
曲氏家族最早的落子,是2002年的大連老虎灘公園,此后幾年間,幾乎以每年一家的擴張速度在青島、成都、武漢、煙臺等地成立運營公司, 2006年-2011年,經過數年籌備,青島極地海洋世界、成都極地海洋世界、天津極地海洋世界、煙臺鯨鯊館、武漢極地海洋世界陸續營業。
商業模式上,海昌公園以門票收入+園內消費+配套地產銷售和出租為主要經營模式,主題公園開發作為典型重資產業務,前期投入資金量大,回收期長。
為滿足擴張需要,海昌公園長期以來舉債經營,其中,即使是最高光的2019年,海昌公園在擁有大連、青島、三亞等地擁有十個主題公園項目,另有鄭州海昌海洋公園處于建設階段情況下,全年凈利潤僅有2500萬元,與之對比的是,當年凈負債總權益比率達到136%,各項借款金額合計85億元。
2020年,海昌公園經營壓力驟然增大,當年虧損14.5億元,同時各類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升至91.9億元,凈負債總權益比率進一步攀升至228%,僅一年的財務成本就接近6億元。
2021年10月,海昌公園以65.3億元一口氣賣掉了位于武漢、成都、天津、青島4個海洋主題公園100%股權,以及處于建設中的鄭州海洋主題公園的項目公司66%股份,由此在2021年度實現盈利。
但斷臂求生后,海昌公園并未改變虧損的狀態,2022年,海昌公園在全年營收8.87億港幣的情況下,虧損15.62億元港幣。
2023年以來,旅游行業火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海昌海洋公園的經營情況,但其依然未實現盈利。根據此前發布的半年度報告,2023年上半年,海昌海洋公園入園人次同比增長127.4%,其中上海園區增幅接近300%,當期實現營收約8.12億港幣元,但對應仍虧損約9652萬元港幣,資產負債率高達75.72%。
從借貸金額來看,2023上半年,海昌海洋公園有10億元短期借款和45.47億元的長期借款待還,但目前其擁有的不受限現金及等價物僅為16億元;與借貸金額對應的是,截至2023年6月末數據,海昌海洋公園的抵押資產賬面價值已達到31.55億元(2022年末數值21.29億元,人民幣)。
而最核心的指標:凈資產,海昌公園2023年年中的凈資產只剩下25.82億元人民幣。
但是,以上財報數據成立的前提,是長安信托的24.75億元,是股權與投資款,而不是“明股實債”的債權。
事實上,據海昌公園的公告,這筆24.75億元的信托款,存在最高達到30.77億元的回購條款。
如今海昌公園的負債高企、現金流緊張、尚未實現扭虧,長安信托24.75億元的信托資金,能否以回購方式兌付?成為一個懸念。就此,時代周報聯系海昌公園非執行董事、項目公司海昌嘉悅董事長王旭光,截至發稿前,尚未獲得回應。
長安信托雪上加霜
時代周報獲得的文件顯示,2022年度,長安信托凈資產為76.88億元,凈利潤為-2.67億元。
但長安信托的2023年上半年審計報告顯示,長安信托到2023年6月30日的凈資產為33.84億元,凈利潤為-43.03億元。
也就是說,長安信托2023年上半年突然虧損了43.03億元。
從財務數據來看,相對2022年報來說,2023年半年報出現43.03億元虧損,主要的影響因素之一是2023年上半年,出現了31.99億元的信用減值損失。
具體數據上看,長安信托在“債權投資”項上的減值準備,從年初的31.91億元,暴漲到6月30日的56.7億元。
而據長安信托審計報告,截至2023年6月30日,長安信托存在的尚未了結的類似保底承諾本金項目本金合計53.95億元。
2023年11月,長安信托注冊資本由33.3億元增至約53.24億元。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資金實力。
2024年1月,銀行間市場披露的數據顯示,長安信托2023年度初步確認的虧損額約為10.87億元。
在此背景下,陷入海棠灣這塊荒地的24.75億元資金,是否能夠順利兌付回來,對長安信托接下來的發展,影響至關重要。
對于海昌海棠灣項目的發展走向,時代周報將繼續保持密切關注。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