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十四冬”的會徽像條河――“十四冬”科普之六
新華社呼和浩特1月25日電(記者魏婧宇、朱文哲)你聽說過“天下第一曲水”――莫爾格勒河嗎?如果沒有也沒關系,“十四冬”的會徽可以算是抽象版的莫爾格勒河。
“十四冬”的會徽“冬之韻”,以“冬”的字形為創意基礎,以天空的藍色為主色調,運用灑脫的中國書法語言,呈現一種旋轉升騰的“勢”,表達了體育事業高速高質發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倡導追求積極向上、陽光健康的生活方式。
“冬之韻”充滿運動感,也凝聚著自然美感。瀟灑飄逸的“冬之韻”筆走龍蛇,筆尖下涌出涓涓細流匯成磅礴江河,猶如蜿蜒流淌在內蒙古大地上的一條條河流,在冬日暖陽下熠熠生輝。
在“十四冬”舉辦地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有3000多條河流、500多個湖泊和近3萬平方公里的濕地,是我國北疆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剛才提到的莫爾格勒河,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莫爾格勒河意為“彎彎曲曲的河”,位于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境內,河道迂回彎曲,時而南奔,時而北進,從空中俯瞰好似一條蔚藍色的綢帶。正因如此,莫爾格勒河成為眾多游客和攝影愛好者的“打卡地”,是呼倫貝爾“上鏡”最多的河流之一。
作為“十四冬”開閉幕式和冰上項目舉辦地,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因境內的海拉爾河而得名。海拉爾河屬于額爾古納河水系,額爾古納河右岸不僅有壯美的自然風光,也孕育著燦爛的民俗文化,不久前在“爾濱”街頭牽著馴鹿“火爆出圈”的鄂溫克族朋友,就來自額爾古納河右岸的奇乾村。
從呼倫貝爾向西行,在舉辦“十四冬”單板滑雪平行大回轉賽事的赤峰市,西遼河從這里緩緩流過。5000多年前,在西遼河流域,先民們創造出燦爛的紅山文化,成為“滿天星斗”的中華文明中璀璨的一顆星。紅山文化的C型玉龍被稱為“中華第一龍”,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古代早期的龍形象,印證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龍”文化。
再向西行,滾滾黃河,在內蒙古西部拉出一個“幾字彎”。“幾字彎”南岸的庫布其沙漠曾有“死亡之海”之稱,幾十年來,內蒙古干部群眾種樹斗沙,讓黃河岸邊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度逐年增加,曾經的茫茫沙海變為郁郁綠洲。
再繞回呼倫貝爾,那里還有一條特殊的“河”――根河。說它是河,因為它以清冽甘甜的河水哺育了兩岸的生靈;說它不是河,因為它是一座河邊城市的名字,還有一個響當當的名字――中國冷極。如果你來看“十四冬”的比賽,可以再去根河轉一轉,在這個最低氣溫近乎零下50攝氏度、每年長達9個月供暖期的北方小城里,體驗“潑水成冰”的快樂。
抽象的河,具體的河,現在的河,歷史的河,河流描繪出多彩的內蒙古。在欣賞“十四冬”比賽的同時,不妨再順著“冬之韻”的瀟灑走勢,看一看內蒙古蜿蜒的河。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