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辦托育大勢所趨?如何“托得起托得好”
近年來,隨著我國出生人口數量持續走低,“少子化”趨勢下,“托幼一體化”被認為是幼兒園突破困境的一條可行之路。有業內人士分析,將3歲以下嬰幼兒納入幼兒園招生范疇,既能拓展托幼教育資源、提升嬰幼兒托育服務水平,也能減輕家庭養育壓力、提振人們的生育意愿。
當前,上海、重慶、杭州等地都在探索學前教育向低齡化延伸。記者了解到,在廣州,提供托班的公辦幼兒園僅為部分機關園,不少民辦園則早已將招生范圍下沉至2歲左右。若公辦園開啟“托幼一體化”,有足夠能力提供托位嗎?托班費用如何定價?能像照顧3-6歲孩子那般,讓3歲以下嬰幼兒“托得起、托得好”嗎?
“托幼一體化”有需求:既能破解帶娃難,又能補幼兒園生源
盡管當下廣州開設托班的公辦園寥寥,但回顧過往,不乏曾開設過托班的公辦園。如創建于1952年的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幼兒園,曾在早期設立過嬰班(0.5-1歲)及托幼班(1-2歲)。其托班(2-3歲)辦學歷史最為悠久,從辦園初持續到2018年,不僅辦托育經驗豐富,還形成了托班特色課程。
但隨著二孩政策的落地,適齡入園幼兒猛增,2018年達到第一個高峰,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幼兒園在對園所教室、場地進行最大限度改擴建后,園內設施、設備、場地、教師數量依然無法滿足幼兒入園需求。托班不得不就此停辦。
盡管如此,教育部“雙名計劃”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幼兒園園長吳冬梅仍認為,“托幼一體化”的推行十分有必要。在她看來,這是推進我國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吳冬梅表示,目前我國學前教育主要聚焦3-6歲兒童的保育與教育,而0-3歲嬰幼兒托育非常薄弱,在管理、課程、師資等方面都有待規范和提質。“托幼一體化”兼顧了0-3歲和3-6歲兒童保育和教育的連貫性,整體地思考和系統地規劃0-6歲的幼兒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補齊0-3歲嬰幼兒托育的短板,促進我國學前教育專業化、高質量發展。此外,當前,面對適齡兒童在園規模銳減的局面,幼兒園進入了供需逆轉的拐點,而3歲以下孩童的托育是一個巨大的缺口,幼兒園向下延伸做托育,擴大服務對象,成為其持續發展的重要選擇。
事實上,就在公辦園聚焦3-6歲幼兒保育之時,許多民辦園早已將視野投向2歲甚至1歲半嬰幼兒的托育招生,當中一大考慮就是為其3-6歲階段生源做儲備。
廣州番禺區浩賢幼兒園是開設托班的民辦幼兒園之一,2019年開園時就定位為“托幼一體化”幼兒園,初期招收的11個班中,5個班是托班。園長吳嬋茹認為,“托幼一體化”可以發揮幼兒園辦托班的天然優勢:相對于傳統的托育中心,幼兒園具有更優質的場地和室內外環境,能滿足孩子和家長對于空間和安全的需求,幼兒園教師持證上崗,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對孩子的需求能夠及時發現和回應;此外,幼兒園體量大,與所在社區緊密結合,不會因為資金問題輕易“跑路”,更容易獲得家長的信任和青睞。
“托幼一體化”有難點:0-3歲托班成本高,師資經費未理順
在廣州,廣東省公安廳幼兒院是為數不多的開設托班的公辦園之一。其近幾年辦托班的探索,為推行“托幼一體化”提供了可借鑒、參考的藍本。
廣東省公安廳幼兒院院長史力玲認為,辦托班和幼兒班,既有相同之處,又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的教師所接受的教育主要是針對3-6歲孩子的,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老師專業性更強。0-3歲托育并不是幼兒院的主要工作,托班老師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更好地了解這些孩子,給孩子最適宜的教育。”
幼師王京紅在帶完小、中、大班孩子后,被安排帶托班寶寶。她感慨,小班和托班孩子雖然年齡只差大半歲,但各項能力差別較大,剛開始接手托班時,自己曾有過一段時間的困惑和迷茫。
面對低齡寶寶,王京紅曾在環境創設、教具選擇上頗費心思,但發現,理念和實際還是存在偏差:“組織3歲以下的孩子活動,還是有難度的。我們比較了解3-6歲孩子的發展,但面對2歲多的孩子,需要調整對孩子教育的根本性認識。”
記者獲悉,除了師資針對性不強,辦學成本較高也是幼兒園辦托班的一大難題。目前,0-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并無政府資助,但照護這些孩子需要花費更高的成本。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部分托班收費和3-6歲的班型一致。如廣東省公安廳幼兒院托班收費仍按照省一級幼兒園保教費865元/月來收取,有部分民辦園也在托班收費上,和3-6歲年齡段持平。但實際上,托班需要較低的師生比,配置的老師為“三教一保”或“兩教兩保”,比3-6歲幼兒班的“兩教一保”增添了人力成本;此外,0-3歲孩子所需的各類硬件環境和教具也和小班孩子有所不同,需額外購置。
為何沒有提高托班收費標準?對公辦園來說,3歲以下托班收費并無政府指導定價;對部分民辦園而言,費用須嚴格按照上級部門批復的收費備案收取,不能隨意提高,但也有民辦園園長透露,當前托班的額外成本可平攤到3-6歲幼兒班中去。
“托班如果進到教育機構,就不單單是看護問題。本著對每個孩子負責的理念,幼兒園應充分考慮師資配備、教具圖書等,給不同年齡的孩子提供相適應的設施設備――對幼兒園來說,這些都是需要投入、研究的。政府如何在這個方面給予更多的經費扶持,是托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史力玲說。
“托幼一體化”怎發展:建議政府出臺規范、專家建構課程
近年來,國家出臺的《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十四五”規劃等均提到要發展托育服務體系,并提出了相關的期望與要求。但是,不少業內人士表示,促進“托幼一體化”規范發展的力量仍有待加強,需要有關部門出臺相應的政策文件,進一步規范和監督托幼機構的服務標準、管理機制、課程質量、師資資質、衛生安全、教育環境等。據了解,上海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上海市學前教育與托育服務條例》――這是上海率先出臺的覆蓋0-6歲幼兒年齡段公共服務的地方立法,為“托幼一體化”提供法治保障。
記者采訪中,多名幼教從業者都提出同一個觀點:“托幼一體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力量支持,才能獲得良性發展。
吳冬梅認為,除了應從政府層面對“托幼一體化”提出規范性要求,也需要組建專家團隊對廣東省托幼情況進行全面的調研與分析,立足實際,建構起符合地方需求的、涵蓋保育和教育內容的“托幼一體化”課程,“幼兒園沒有統一的課程標準,托育更是如此,單憑幼兒園或托育機構本身去架構起科學的‘托幼一體化’課程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合理的。”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早期教育教研室主任冀秋陽告訴記者,事實上,部分開設嬰幼兒教育類專業的高校早已意識到“托幼一體化”的趨勢,并在人才培養上做了多年探索。如其所在的學前教育學院會在學生大二下學期開設“方向課”: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可以選學早期教育方向課,早期教育專業學生可以選學學前教育的方向課,“我們嘗試打通‘托幼一體化’的課程設置,學生可以學習到0-6歲嬰幼兒教育的相關課程。”
普惠、優質、均衡,是當前學前教育發展的方向。采訪中,也有園長認為,從優質均衡的發展角度看,主管部門和幼兒園自身現在更多的精力是放在3-6歲幼兒的保教上,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享受更優質的教育。如果辦托班,自然會分散一部分精力去研究更低齡幼兒的保育,恐怕影響3-6歲幼兒教育質量再爬坡。
記者采訪獲悉,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幼兒園近兩年也聽到過恢復托班的呼聲,園方綜合考量后認為,要先保障3-6歲兒童的教育質量。在此基礎上,給予一個過渡期,為開設托班所需的師資、場地、課程做好相關準備,重開的托班力求是一個高水平高起點的新托班。因此,現階段,面對生源數量的少許下降,幼兒園沒有急于恢復托班,而是逐步恢復部分功能課室、減少班級人數、優化師生比、提高教育質量。
“‘托幼一體化’的推進不能過了,現在部分幼兒園連3-6歲孩子的課程都沒有搞清楚,這種情況就不適合開設托班。既要考慮到群眾的需求,也要考慮到教育質量,以及相關標準政策的出臺,是一個要平衡的過程。”吳冬梅說。
文/羊城晚報記者 崔文燦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