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評理|印度正在成為“外企墳場”
近年來,印度市場法規不透明,針對外企――尤其是中國企業――執法反復無常,惡劣的營商環境讓其名聲狼藉。
上周六,印度執法局以涉嫌洗錢為由逮捕兩名vivo印度分公司的高級員工,為其無視國際法規和商業準則的行為再添新證。
vivo對這一指控表示強烈否認。“對于印度當局的行為,我們深感震驚。最近的逮捕行動表明,(印方針對vivo的)騷擾行為仍在繼續。”vivo一名發言人回應說。
這并不是vivo首次在印度面臨此類法律指控。兩個月前,印度執法局逮捕四名vivo印度分公司員工,其中包括一名中國公民。
自2020年以來,印度毫不掩飾地針對中國企業和投資,比如,以威脅“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封禁了TikTok和數十款中國APP。再比如,以涉嫌逃稅為由調查華為,以非法向外國實體轉移資金為由扣押小米7.25億美元資金。事實證明,這些行動毫無根據。
然而,隨著國內民粹主義崛起,在印度遭到隨意執法傷害的不只中國企業。近幾年,印度大力捏造罪名勒索跨國企業,谷歌、亞馬遜、諾基亞和三星都遭到數十億美元罰款。難怪,印度被稱為“外企墳場”。
據印度政府披露的數據,2014年至2021年,在印度注冊的外企中,近2800家關閉業務,占總數的六分之一。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則將印度列為全球最難做生意的國家之一。
據世界糧食計劃署,印度擁有全球四分之一的營養不良人口。如今,印度政府應著手對海外投資擴大開放,利用外資帶來的技術、資金和就業維持印度經濟增長。
只顧政治利益而針對海外企業,有害無益。
本文譯自《中國日報》12月26日社論
原標題:India turning into ‘graveyard’ for foreign firms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編譯:曹靜 編輯:李海鵬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