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政教育引領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作者:于文潔、趙俊林(分別系青島大學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青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實現高質量發展,創新創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新時代所需的創新創業人才要“可堪大用、能擔重任”,不僅需要具備強烈的創新創業意識和高超的創新創業能力,還應具有深厚的家國情懷、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高尚的職業道德。因此,高校應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結合,講好“大思政課”,引領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強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育人功能
近年來,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其中,一個突出問題是將創新創業教育僅作為一種育才手段,而忽視了它的育人功能。具體表現為:在教育理念上,過于強調創新創業教育的經濟價值與功能、專業邏輯與方法,導致其工具價值被片面放大,精神屬性卻被忽視;在價值導向上,將實現個人成功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主流價值導向,導致創新創業教育出現異化和迷失現象;在教育實踐中,承擔創新創業教育任務的部分教師育人意識淡薄、育人能力欠缺,將教育任務局限于單純地傳授知識和培養技能,普遍存在“只教不育”的現象。這些問題導致創新創業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嚴重弱化。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強化創新創業教育的育人功能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從國家層面來看,對創新創業人才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直接關乎國家的根本利益,關乎國家安全、政治穩定和社會和諧等諸多方面。當前國際力量格局發生深刻調整,全球治理體系面臨重大挑戰和調整;中國發展進入新階段,經濟、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全面深化改革和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社會矛盾和問題呈現出多元化、復雜化和長期化的特點。因此,新時代的創新創業教育必須強化教育的政治方向、立場與使命,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育人和育才相統一,以育人為本。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創新創業教育應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其次,從個體角度來看,創新創業人才要“可堪大用、能擔重任”,必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一個優秀的創新創業者不僅需要具備精湛的技術知識,更需要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創新創業精神,這些隱性素質更為根本,能夠讓創新創業者行穩致遠,“飛得更高”。
因此,高校應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講好“大思政課”,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統一。要讓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是知識教育、技能教育還是有溫度的價值教育,拓展其廣度、深度,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
將“大思政課”深度融入創新創業教育
要讓創新創業教育充分發揮育人功能,需要高校進一步增強善用“大思政課”的意識,在“大思政課”理念指引下,建設“大課程”、搭建“大平臺”、建好“大師資”,將社會責任和價值觀深度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建設、活動組織、師資培訓和機制保障等各個環節,以“大思政課”引領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是要加強創新創業課程思政建設,實現課程價值性與知識性的一體化,注重以課程育人。創新創業課程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載體和第一課堂,蘊含著豐富的育人資源。高校應當在第一課堂中大力推進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深入挖掘課程內蘊含的價值元素,并有機融入教學過程中。例如,《創新創業法律指南》課程教學不僅要傳授創新創業相關的法學知識,更要傳播法律的精神和法治的理念,要將課程思政落實到教學大綱修訂、課程目標設計、教學案例選用、教案課件編寫各方面。推動這門課程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以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二是要解決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重活動輕引領”的問題,注重以實踐育人。除了引導學生積極參加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外,還要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和資源,進一步整合各類創新創業實踐資源,搭建“大平臺”。在各種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中,要強化項目管理,注重價值引領,激發學生永不滿足的進取心、強烈的創業欲、勇于冒險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并教育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如,可以在競賽活動中將“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承中華文化”等作為指定命題,鼓勵參賽學生結合學校特色和專業特點創作各類參賽作品,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育人目的。
三是要切實強化創新創業教師立德樹人的主體自覺和勝任力。與傳授知識和培養技能相比,傳遞價值并使其內化到創新創業人才的內心是一項更具挑戰性的任務。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教師應建構研學共同體,通過“三集三提”(即集中研討提問題,集中培訓提素質,集中備課提質量)等教學主題活動,有效提升育人意識和教育教學能力。例如,高校可以通過設立“創新創業虛擬教研室”等新型基層教學組織,搭建起“大師資”平臺,使思政課教師與創新創業專業課教師結成育人共同體,聯合開展教學改革研究,協同共建教學資源,充分發揮教師在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四是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育人功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建設多維的保障體制、機制,這就要求高校將其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擺在突出位置,做好總體謀劃;同時建立起教務部門牽頭,馬克思主義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學生工作部門、團委等多部門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通過多方協同,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有機統一、同頻共振,全面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育人質量,源源不斷地培養造就一批又一批“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創新創業人才。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19日 15版)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