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次掛號管三天”便民舉措尚需完善
本身有諸多限制條件,不少醫院免掛號費不等于不掛號,還需拿到“0元號”
山西“一次掛號管三天”便民舉措尚需完善
業內人士建議,還需合理區分初診、復診,打通診療系統和掛號系統,進一步優化就醫流程
本報訊 (記者劉建林 李彥斌)“學校要求拿到復診證明,才能返校。我是3天前帶孩子去的醫院,這次再到醫院復診開證明,本以為能夠享受‘一次掛號管三天’服務,卻被告知初診抽血化驗檢查在當天已有結果,現在復診仍需重新掛號。”日前,山西省運城市市民韓女士向記者反映自身遭遇時表示,“一次掛號管三天”便民新舉措仍需完善。
近日,山西省衛健委研究制定的《山西省“一次掛號管三天”就診模式實施方案》提出,力爭到2023年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一次掛號管三天”就診模式;到2024年底,該就診模式覆蓋全省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醫院。
目前,山西已有8個地級市、4所省級醫院被列入這項就診模式首批試點名單。12月初,從省、市到縣,山西眾多醫院紛紛延長掛號“有效期”。
不過,記者采訪發現,山西明確滿足如下條件可享受“一次掛號管三天”就診模式:要做需要空腹等準備的檢驗檢查項目但當日不能檢驗檢查的、當日就診但部分檢驗檢查不能完成的、要做大型儀器檢查等項目且當日不能獲取檢查報告的,3日內在同一院區、同一科室,攜帶同一疾病檢查檢驗結果進行復查不再收取掛號費。例如,韓女士帶孩子復診開證明,經評定不可享受3天內復診“0元號”服務。
據了解,該就診模式不針對已完成門診診療但因疾病反復需要3天內再次就診的患者(如兒科反復發熱的患兒),不適用于急診、多學科診療(MDT)門診、特需門診、方便門診、跨科室、跨專業就診。
實行“一次掛號管三天”的眾多醫院,是通過向患者登記免費復診號的形式進行。復診患者持檢查、檢驗結果來院,在各診區分診臺核實檢查、檢驗結果后,工作人員會為患者預約當日“0元號”。采用“0元號”,意味著免掛號費不等于不掛號。
日前,山西太原市民張先生曾在首診第3天下午,去醫院打印病理報告、掛專家號復診,結果沒能拿到“0元號”。“這個‘0元號’,不能網上預約,只能去窗口排隊取。我去得晚,結果初診專家當天門診沒號了。”張先生說。
此外,在很多實行“0元號”服務的醫院,通過“0元號”就診,只能選擇首診醫生本人,或與其同級別甚至低級別的醫生。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掛一次號本應完成一次診療過程。目前,醫院普遍存在至少兩次掛號才能完成問診、首次治療的痛點。推廣“0元號”是好事,但還需要合理區分初診、復診,打通診療系統和掛號系統,進一步優化就醫流程,改善就醫體驗,體現醫生勞動價值,讓惠民舉措更便民。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