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層磨煉成鋼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拔于卒伍”基層,就是淬煉成長的好地方。年輕干部在基層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這種工作經驗是一筆非常可貴的財富。步入“新賽場”,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當主動多吃苦,在基層摔打磨礪、百煉成鋼,才能為基層不斷注入青春力量。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深入到田間地頭,沒有在群眾茶余飯后,同他們坐一條板凳,就不會明白群眾的所思所想。“年輕干部”應該要認識到“基層處處是課堂、群眾人人為老師”,要努力做到“服務事事當聽課、調研時時在傾聽”。給予交流對象及時的回應,改掉被動聽的毛病,做好信息的主動接收,真正弄明白群眾說了什么。要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毛主席說過:“人民的語匯是很豐富的,生動活潑的,表現實際生活的”。講好群眾的語言,拉好家常,講好里短。面對不同的人、各色的事,用樸實的語言講好有“泥土味”的內容。
廣大年輕干部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道理,拒絕“假把式”,摒棄“木頭人”,當好“實干家”,讓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充分聯系,真正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新征程上,要把穩知行合一“實干盤”,鼓足干事決心,保持昂揚向上的斗志和攻堅克難的闖勁,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辦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好事,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基層是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何況這些關乎民生的大事,所以推動政策落實落地,一定要實打實、真落地,將“實事”辦在群眾的心坎上。這就要求廣大年輕干部在實踐中掌握和群眾“貼近”“貼心”的方法,走進田間地頭,深入街頭巷尾,了解群眾所思所想,“以百姓心為心”,想問題、作決策。與群眾心連心,做老百姓的“貼心人”,用“黃大發式絕壁鑿天渠”的執行力,和新一代敢想敢做的“愚公精神”,落實好上級決策部署,把握好惠民政策落實落地落細的“最后一公里”。(江小蘭)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