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畫丨玉帶穿城,汾河兩岸何以涌動“新活水”
中新網臨汾11月28日電(記者 左宇坤)“汾河流水嘩啦啦,陽春三月看杏花。”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山西民歌,道不盡汾河兩岸的秀美風光。
汾河,三晉兒女的母親河,也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但在一段時期里,由于開采過度、采砂排污等原因,汾河也曾經歷過生態的陣痛。
一泓清水入黃河,兩岸錦繡入畫來。再看如今的汾河,從河道干涸到水量豐盈,從綠化到彩化,從單一的生態景觀到人文的觀賞景觀,正奏響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的新樂章。
11月27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中國新聞網、山西省委網信辦主辦的“江山如畫”網上主題宣傳活動(山西)在臨汾啟動。采訪團來到汾河兩岸,傾聽這座資源型城市“活起來”的故事。
生態“活水”,大河重現好風光
初冬的夜晚已然有了凜冽的寒意,但在汾河文化生態公園里,依然可見不少散步跑步、健身鍛煉的市民。
“我喜歡沿著‘城區生態文化精品段’跑上一圈,總計不到12公里,從平陽橋東側出發,經過彩虹橋、鑼鼓橋等等,再回到起點。跑下來感覺特別棒,一步一景,絕對是城市里鍛煉身體同時休閑賞景的絕佳之地,周末早上經常能碰到臨汾跑團的跑友一起跑步。”當地一位跑步愛好者對記者表示。
這樣一座景區式的公園位于山西省臨汾市汾河城區段沿岸,全長17.5公里,管轄面積10.6平方公里。汾河景區分為上、下游生態濕地段和城區生態文化精品段,2014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河之興,人之福。如今的汾河文化生態公園,不僅是臨汾的一張綠色生態名片,更是臨汾人民心中最大的幸福指數。但這座美麗公園的誕生卻并非天成。
臨汾是一座傳統的重工業城市,在現代工業迅速發展的年代,美麗的汾河曾一度傷痕累累。橫流的污水、臟亂的灘涂成了民眾和城市決策者們心中的“大疙瘩”。
征地3600畝、依法拆除各類違規建筑40萬平方米,修建過河橋梁,建設濱河公路;治理面積10.6平方公里,治理長度11.2公里,新增綠地8778畝,新增水面4017畝,城市綠化覆蓋率提高了16個百分點,達到42%……
昔日的汾河,變成了水面開闊、綠植錯落、干凈整潔的臨汾市汾河文化生態景區,生態、園林、人文、科技的在這里達到完美結合。一連串的數字,亦是臨汾攻堅生態治理,描畫“一泓清水,兩岸錦繡”生態人文畫卷的成績單。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公平的公共產品,也是普惠的民生福祉。隨著臨汾市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汾河水域也成為越來越多候鳥遷徙棲息的樂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土地上,更多幸福的故事還在不停發生著。
產業“活水”,古城吃上“科技飯”
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系統已融入工業核心領域、關鍵環節,支撐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新篇章已經開啟。站在新的起點上,促進數實深度融合、加速新型工業化發展尤為重要。
2023年臨汾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全市所有的園區、產業、企業數智賦能,重點支持堯都云商產業園引進和培育一批數字經濟龍頭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力爭今年園區產值比2022年增長20%、達到62億元。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堯都云商產業園,是臨汾市搶占前沿產業新賽道的重要體現。據產業園工作人員介紹,這里規劃建設科技創新孵化基地、人工智能數據基地、軟件信息智造基地三大產業基地,布局配套華漢云極信創產業中心,華光信創自主研發中心,華耀信創人才服務中心三大中心。
產業園已吸引了字節跳動、百度、阿里云、360、百信、網易等一批優勢龍頭企業和項目入駐。園區重點發展以大數據、云計算、電子信息、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創新及應用產業,打造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建設數字經濟“智匯”新高地。截至目前,入駐企業達到184家。
服務措施全面跟進,優惠政策全面落地,創新源頭到成果轉化應用無縫銜接,一個集聚數字賦能、網絡應用、智能智造的智慧產業新城正在形成,未來山西的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正在脫穎而出。
文化“活水”,浩蕩之風永留存
臨汾古稱平陽,系唐堯古都,五千年燦爛文化輝煌巍然。漫步城市之中,隨處可見對以帝堯文化為代表的臨汾歷史文化的保護傳承。
今年1月,汾河景區里的“堯井園”正式揭牌啟動。據臨汾市汾河文化生態景區服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范維勝介紹,帝堯尋蟻造井,人們自此圍井而居,漸漸結束了沿河而居擇水而棲的遷徙生活,村落也因此產生,也開啟了農耕文明新紀元。
堯井園即以此典故為背景而修建,園中草屋隱隱、井田陌陌、水車翻轉、湖山相映、楊柳青青、古風儼然,充滿田園之樂。“打造‘堯井園’就是要更好地弘揚帝堯偉大的發明創新精神,把流傳在我們這塊古老文明大地上的‘帝堯尋蟻造井’的美麗傳說繼續‘傳說’下去。”范維勝說。
在臨汾市區內,也同樣可見對這里歷史名城的保護與發揚。
“平陽府有座大鼓樓,半截子插在天里頭。”坐落在臨汾市區的平陽鼓樓始建于北魏,是當地的歷史文化地標,是臨汾城市記憶的直接載體之一。如今,這座雄偉古樸的平陽鼓樓依舊矗立在道路中央,來往的車輛行人往來穿梭于其腳下,周圍林立的高樓大廈和繁華熱鬧的商圈,讓歷史與現代在此處碰撞交融。
2019年以來,臨汾市全面開展靚城提質深化行動,開展了“三拆三下三進”三大行動――“三拆”是指拆除違法違章建筑、拆除有礙觀瞻的建筑、拆除不必要的圍擋圍墻;“三下”是指廣告下墻、附著物下墻、管線下地;“三進”是指停車進位、停車進庫、洗車進場――消除了城市臟亂差堵問題,剔除了陳舊凌亂,規范了城市秩序,打造出了通透潔凈的城市空間。
“商業示范一條街”財神樓南北街,“時尚示范一條街”中大街,“懷舊示范一條街”鼓樓北大街,“休閑示范一條街”向陽西路……每條街獨有的文化、歷史、韻味在更新中被強調,由此重新煥發出多樣的生機,沉淀為嶄新而獨特的歷史記憶和文化標識。(完)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