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鄉建譜新曲 藝術賦能促振興
多彩雅致的墻繪庭院,游人離醉的如詩畫廊,露營治愈的人間煙火,簡約時尚的江口藝術會客廳……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湘東鎮江口村,儼然一個新時代版的“世外桃源”。
近年來,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湘東鎮江口村從建起零799藝術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閑來書院、三石竹藝博物館等陣地資源,到連續舉辦中央美院“點燃泥土”、江西省“光彩四邑”“畫說黨史”等大型藝術展,30余位藝術家落戶江口。理論宣講、民俗文化、科技科普、體育健身等多支志愿服務隊,圍繞“藝術搭臺、文化唱戲、產業添彩”,以文化鄉建為美麗鄉村“化妝添彩”,以藝術賦能為鄉村振興“塑形鑄魂”,不到三年的時間,曾經蕭條、貧瘠的小山村實現了蝶變新生,描繪出一幅既看得見青山與綠水、又看得見人文與產業的特色畫卷。
藝術“搭臺”讓鄉村“雅起來”。隨處可見的藝術裝置和藝術墻繪,整潔雅致的村民別院,琳瑯滿目的農民畫展室,這是零799藝術家志愿服務隊帶給村民的雅致生活。2021年,江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零799藝術區建設為契機,組建零799藝術區藝術家特色志愿服務隊,在全村開展“微改造、精提升”工程,義務為村民改造庭院、構思布置藝術景觀,在充分保留江口原有建筑肌理的基礎上,對農村老屋外立面、室內軟裝進行藝術改造,高品質打造江口文旅服務中心,裝點百米鄉村文化藝術長廊,整村面貌煥然一新,藝術元素注入鄉村、融入群眾日常生活,濃濃的藝術氣息在鄉間徜徉,村民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最美庭院”評選在江口成為風尚。
文化“唱戲”讓鄉村“活起來”。“握了40年泥刀的手,做夢都沒想到自己能拿起畫筆畫畫。”七旬老人陳云發感慨的說。一名藝術家志愿者的偶然租住,卻讓一個大半輩子連油畫都沒見過實物的七旬老人,放下了泥刀,拿起了畫筆,甚至開了畫展,三歲農村孩童也能執筆潑墨,這是文化藝術的魅力,更是農民的智慧。“我的家鄉很美,我們農民有力量有智慧。”這是廣大江口村村民的共識,也說明文化改變了生活、鼓舞了人心。
文化的魅力,始于欣賞,卻終于傳承。2021年始,江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拓展黨的理論政策宣傳陣地,常態化開展“學習伙伴”微宣講;發揮藝術美育功能,依托零799藝術區白空間藝術展廳,累計舉辦“華章日新”“沃野無垠”“光彩四溢”“涂不拾遺”等16個主題展覽,渲染了濃厚的藝術氛圍。
為了滿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江口村藝術家志愿服務隊創辦“藝術童年”公益課堂、“四點半”課堂,定期免費為兒童及村民開展書畫教育培訓。鼓勵村民用手中的畫筆,畫出屬于自己的世界,在志愿者的指導下,江口學生陳佳慧在全省繪畫比賽上拿到了特等獎。此外,江口村還結合重點節日和傳統文化,開展“我們的節日”為主題的各類活動,如開展迎新春送春聯、元宵晚會、重陽節慰問演出、非遺皮影戲演出等文體活動,在潛移默化中以文化人、知情明理,村民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綜合素質持續提升。
產業“添彩”讓鄉村“火起來”。“以前我們是‘0’產業,現在是‘N’產業,這‘0’到‘N’的質變,來源于文化賦能。”江口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楊文群如是說。
2020年,湘東區以零799藝術區遷址落戶江口為契機,積極融入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123451”戰略,依托萍、麻兩河交匯而有著煙雨迷蒙的獨特景觀,通過統一流轉全村土地,重點打造了鸕鶿煙雨藝術景區,引進水系植物培育基地、油葵草花基地、百合基地等農旅融合產業;邀請30多位藝術家和36位鄉村主理人入駐江口村,打造蘆夏集工坊街“美村六紀”、閑來書院、“藝?江源”研學空間、微醺小酒館等系列休閑研學產業帶動100多位中青年回鄉創業,解決了300多位村民家門口就業;零799藝術區藝術家志愿服務隊結合江口風光、特色文化,研發出婚慶伴手禮、六類人才伴手禮、竹編手扇等系列文創產品,并無償授權江口村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下設強村富民綜合發展有限公司量產銷售,帶動村集體、村民增收創富。
如今的江口,這如詩山水已嵌入文旅產業,步步有美景、處處有生機,在紛繁眾多的農村旅游中火速“出圈”,年均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榮獲江西省鄉村森林公園、湘贛邊文旅示范景區稱號。
文明“新風”讓思想“轉起來”。在江口村新風館,村民們正圍繞“打牌賭博要不得”“天價彩禮為哪般”等主題熱烈討論。為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在村級移風易俗理事會指導下,村民們將請客不隨禮、節儉辦宴席、遏制高價彩禮等內容納入新版村規民約,并討論通過《婚事新辦指南》《喪事簡辦五個“不超”》,以精簡流程、餐標限額為農村宴席“體檢”“瘦身”。
村黨總支緊盯破陳規、除陋習、傳文明、樹新風,圍繞婚喪嫁娶、急難愁盼、矛盾調解等實際問題,成立公益紅娘“牽手團”、新風提調“幫幫團”,結合“115”鄉村治理模式,組織大組長帶隊老黨員、鄉賢、村民代表,常態化開展“喜事服務到家門、困難解決到家門、矛盾調處到家門、關心關愛到家門、實踐課堂到家門”的“五到家門”志愿服務,累計促成低彩禮6對,化解矛盾糾紛16起。大力開展身邊榜樣“選樹學”,按照群眾自薦、小組推薦、村級評議、鎮級評審流程,積極組織移風易俗“五個100”先進評選。對孝老愛親“好媳婦”陳英、不要彩禮“好岳母”李春梅、婚事新辦“好公婆”李忠民、羅收萍夫婦等先進典型,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道德講堂等平臺,大力開展鄉音宣講,用“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邊人”“身邊事”,讓廣大村民學有榜樣、行有楷模、趕有目標,形成“見賢思齊”新氣象。(鐘思佳 胡茜)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