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楓橋經驗” 展示青年干部“楓”彩
60年前,浙江楓橋干部群眾創造了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時過境遷,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工作原則,走向全國,扎根于廣袤中華大地,在火熱的新時代拔節生長、生生不息。青年干部肩負著新時達發展傳承的使命,走好“來時路”,寫好基層治理“答題卡”。
敞開心扉,傾聽群眾“好聲音”。青年干部要深入基層,“彎下身子”、“沉下性子”,做到與人民群眾心與心的溝通,了解群眾的急難愁盼,從群眾的利益和情感去出發,收下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才能去深入了解基層群眾的“煩心事”,去成為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這樣的溝通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更是一種政治責任。青年干部要牢記自己是黨的兒女,是人民的公仆,是國家的棟梁,不能忘記初心、不能迷失方向、不能背離使命。只有真正把群眾當親人,把群眾的事當自己的事,才能真正做到為民服務、為民解困、為民謀利。
耐下性子,發掘群眾“好辦法”。青年干部要深入基層,“眼觀八方”、“耳聽四方”,將埋藏于基層的人民智慧發掘出來,“老辦法”不管用、“土辦法”不頂用,那就更需要深入實踐,與時俱進將人民的“好辦法”變成社會治理“新辦法”。青年干部要認識到自己是時代變革的參與者,是科技進步的跟隨者,是文化繁榮的傳播者,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墨守成規、不能落后于時。只有真正把群眾當老師,把老師當榜樣,把榜樣當目標,才能真正做到學習創新、引領潮流、走在前列。
增強信心,展現群眾“好形象”。青年干部要深入基層,“胸懷大局”、“擔當作為”,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傳達給群眾,將群眾的需求反饋給上級,做好黨和人民之間的橋梁紐帶。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要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不抱怨、不推諉、不懈怠,用實際行動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樹立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這樣的擔當不僅是一種工作風格,更是一種工作品質。青年干部要清楚自己是黨的形象代表,是人民的心靈寄托,是國家的未來希望,不能失信于黨、不能失望于民、不能辜負于國。只有真正把責任當榮譽,把榮譽當動力,把動力當成果,才能真正做到忠誠履職、敢于擔當、無愧于心。(梁雪)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